如没有*的仪器,当代科学研究是难以取得创新成果的,科学仪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从配套设备转变为核心部件。
从国内的情况看,以“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为例,科学仪器是开门旗舰。因为所需仪器装备在当时因封锁不可能买到,只能依靠我们自己研发。
据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有关资料记载,“两弹一星"在研制过程中,在我国*次核爆试验之前,王大珩指导改装了用于火球发光动态观测的仪器——高速摄影机;上世纪80年代,我国向南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远望号"航天测量船出色完成了火箭再入段的跟踪测量任务,而“远望号"测控使用的*装备之一,即是王大珩率领的*长春光机所研制的光学设备。
从上看,约有1/4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工作与仪器研制有关。如,在实用激光器诞生之后,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教授肖洛带领研究小组致力于激光光谱学研究,并与合作伙伴对复杂的化合物进行了深入研究,创造出饱和吸收光谱与双光子光谱等多种方法,有效提高了仪器的分辨率。由此,他与合作者分享了198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当前,科学仪器,如电子显微镜、质谱仪、CT断层扫描仪、X射线物质结构分析仪等,不仅用来探索自然规律、积累科学知识,而且在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和科学研究新领域的开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展我国的科学仪器固然应重视自主创新和自力更生,但不是说一切仪器都要自己制造。购买*仪器设备开展科研工作无可厚非,但应避免产生对进口仪器的依赖性,或盲目崇拜。
仅占工业总值4%,但影响度达66%
仪器对保证产品质量和规范化生产都有重要意义。生产过程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如不被察觉,将会导致重大灾难。如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就是如此。总之,仪器对于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以钢铁生产技术的变化为例介绍:“我国过去的钢铁生产是依靠经验丰富的老工人——他们凭借经验,通过观察炉膛中熔化的钢铁的颜色变化,确认钢铁出炉的时间。而现代化的钢铁生产车间,主要是青年人在操作,这正是因为有*的仪器仪表测量、控制钢铁冶炼过程的温度和成分。"
现代工业中炼油、化工、冶金、电力等,如果没有*的仪器仪表发挥其检测、显示、控制功能,就无法正常连续安全生产。即使原来认为可以土法生产的制酒工业,今天也需通过仪器仪表严格控制温度流程才能创出。
据美国国家工业技术研究院(NIST)统计,美国为了质量认证和控制、自动化及流程分析,每天要完成2.5亿个检测。要完成这些检测,需要大量种类繁多的分析和检测仪器。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商业部国家标准局(NBS)评估仪器仪表工业对美国国民经济总产值(GNP)的影响作用的调查报告称:仪器仪表工业总产值只占工业总产值的4%,但它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达到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