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苏海电气有限公司
免费会员
高压绝缘地毯
短路接地线系列
高压验电器
电力安全工器具
精密仪器仪表
高压试验仪器
电力测试器材
高压核相仪
红外线测温仪
数字相位伏安表
漏电保护器测试仪
直流高压发生器
Optris欧普士仪表
绝缘电阻测试仪
接地电阻测试仪
继电保护测试仪
高压滤波电容
高压测流仪
数字微安表
油耐压仪器
开关机械特性测试仪
电缆故障测试仪
超声波线缆测高仪
雷电计数器校验仪
氧化锌避雷器测试仪
回路电阻测试仪
直流电阻测试仪
携带型短路接地线
偶合器专用拉马
矿用杂散电流测定仪

LED照明“智能”之争 长路漫漫上下求索

时间:2014-5-18阅读:424
分享:

智能照明行业自从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受市场的消费意识、市场环境、产品价格、推广力度等各方面的限制,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态势。

LED产品用于家居照明的一个*优势就是通过智能控制来创造舒适节能的照明环境。“LED以其光源特性决定了其未来的智能化照明方向。”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副主任徐晨博士表示,3-5年之后,当LED光效达到使用极*,节能效果便不再是LED照明zui终利益诉求点。未来LED照明竞争更多的体现在智能化需求上。

近年来,众多一线照明品牌企业已经开始布局传感、通信、多媒体等智能化控制领域。早在2011年上半年,飞利浦照明就已经与拜耳合作加入生态商务建筑计划。通过跨领域合作,该计划在建造公共及商务可持续建筑方面,为建筑行业的决策者们提供了全面的服务和材料解决方案。同时,欧司朗也于去年通过收购Encelium科技公司(这家公司拥有的商业建筑物照明控制软件系统),瞄准LED照明控制解决方案。而目前国内虽也有部分企业推出了智能照明产品,但大部分仅停留在简单的调光调色。

事实上,智能化照明的概念远不止于此。

徐晨表示,智能照明概念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传感,改变光,让光来适应人;二是以光为传输介质,人作为接受体。智能化照明不仅仅是改变发光体,而是将通信、传感、云计算、物联网等多种现代化技术融入其中,达到光不仅仅是光的效果。

市场混乱

目前市场上的“智能化”照明产品主要是通过使用驱动电源的控制功能来达到智能化效果,技术本身并没有难度。同时,国内市场对LED智能化照明的需求并不高。高工LED产业研究所(GLII)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智能化LED照明的渗透率还不足2%,并且产品应用主要体现在可调光LED景观灯、 可调色温LED路灯及其监控等方面。

“目前国内企业对智能化照明的研究,主要停留在LED可调光调色照明产品,真正进行系统化LED智能照明的厂商还很少。”张隆新坦言,目前国内LED照明企业对于智能化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国内企业对智能化是盲目的追求,着眼于眼前利益;而上对智能化的理解,主要是从人与环境的协调为出发点。

节能环保但市场却永远不乏“跟随者”。对此,一些业内人士有着自己的看法:一方面是因为智能化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目前市场上所谓的“智能化”照明产品技术成本并不高,而利润却不低。

GLII调研数据显示,一个具有智能化控制功能的LED驱动电源成本不超过5元,搭配了此类电源的照明灯具出厂价却比普通灯具高出了20%-30%。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仅上述一项智能化配置就可以给灯具至少增加20%的毛利润,而一些的可调光产品甚至可以达到30%以上。

目前,国内布局智能化照明的企业主要是一些新兴LED照明企业。主营日本市场的深圳市聚作实业有限公司,其2011年智能化照明产品销量已经占到总销量的近三成。公司总肖灵表示,目前智能化照明(自动感应、调光调色)作为产品在日本市场已经比较普遍。

在研发投入方面,这些企业也是不遗余力。其中,勤上光电2011年在LED智能化路灯以及电源关键技术的项目研发投入总计为765万,占到全部研发投入的51.69%。按照计划,2012年,公司还将新增研发投入1130万元。而在记者随机调查的15家营收规模上亿的LED照明企业中,有12家企业的相关智能化研发费用占到了总研发费用的三成以上。

考虑到成本、销量等因素,传统照明企业对智能化照明还是“只字未提”。记者在雷士照明、佛山照明等上市公司公开资料上并没有发现智能化照明的字眼。一位传统照明厂商表示,主要是由于智能化LED照明还处于个性化阶段。

一位业内专家表示:“虽然国内已有一批企业在做智能化照明的研究,但是更多环保的是停留在简单的调光调色,而真正的智能化应该从控制系统着手。”

长路漫漫

张隆新把LED照明市场的发展概括为三个阶段,替换传统照明阶段、整合系统更智能、更节能、跨行业整合(包括物联网、远程控制、智能家居等)。但目前LED照明的市场主要还是替换灯市场。

他表示,简单的智能化产品从技术上看,并不难实现。但目前LED照明发展还处于*阶段,消费者对LED产品的质量、可靠性还都存在着疑惑。因此,在他看来,尽管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这一市场要真正打开还需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

徐晨也表达了自己的疑虑,目前物联网、传感技术、云计算等技术还处于发展初期技术,各项标准还没有完善。“由于系统化的智能化照明产品,需要多种技术的同步发展。因此,短期内难以*实现。”

目前国内不少企业更多的是希望借助“智能化”提升产品附加值。“这些概念看起来是美好,但是对于国内大部分中小企业而言,缺乏可操作性。”捷和光电销售总监胡桑表示,目前智能化照明概念还于一些大型企业,以及具备通信、传感等技术背景的企业。“大企业以其资金实力可以做技术研发,并以其品牌影响力进行大范围推广,改变消费者使用习惯,这些都是国内大部分企业无法做到的。”

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LED智能化要得到推广,首先要有政府引导,树立示范工程,一步一步走。目前市场上对于LED智能照明需求较多的主要是一些政府机构以及商业场所,如写字楼、工厂以及酒店等。

对于目前国内很多LED照明企业的盲目跟风,广东工业大学文元美教授表示,企业还是可以从驱动电源着手,通过引入智能化控制,达到调配、管理以及通信等功能。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