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行业发展迅速,但是,因为其间歇性等固有特点,并网一直是困扰行业发展的难题之一。
现在,随着虚拟同步机技术的突破,这一难题有望得到解决。
虚拟同步机技术——自1997年提出以来,因其对大规模新能源友好并网具有颠覆性支撑作用,而为业界期待了20年,发达国家一直在努力攻关十余年,一直未有实质突破。
我国攻克虚拟同步机技术
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因清洁环保得到快速发展,但在不断优化能源结构的同时,也为我国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了一定挑战。在电力系统里,发电和用电是同时完成的,即用户需要多少电,电厂就要发多少电,如果发电端无法与大电网的节奏保持一致,就会出现问题。
在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之前,煤电占据了主力电源的位置。虽然污染较大,但是煤电的“纪律性”非常强,可以始终服从命令:电力需求大时,电厂就多发电;需求小时,就少发电,始终与大电网系统“配合默契”。
反观新能源,它虽然清洁,但Z大的毛病就是不“听话”。比如光伏发电,需要光照足够充足;风电发电,又需要风力达到足够要求。新能源的步调很难与大电网保持一致,导致其大规模安全并网成为长期难题。
保持用电量和发电量的动态平衡是电网安全运行的关键。为保障新能源大规模安全并网,就需要用到新能源虚拟同步机——这一“驯服”新能源的好帮手。
此前,虚拟同步机技术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和微电网应用层面,此次国家电网公司建成世界*具备虚拟同步机功能的新能源电站,研制大容量新能源虚拟同步机,*虚拟同步机技术在大电网应用方面的空白。
近日,世界*具备虚拟同步机功能的新能源电站在国家风光储输示范电站建成投运——新能源并网的Z大技术难题就此被一举攻克。这对我国推动能源转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的能源体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