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产品生产能力过剩,产品生产能力不足,部分产品尚需国外进口,如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用铜合金带,国外正在产业化生产和应用的第二代材料铜-镍-硅合金,而我国目前只能生产*代引线框架材(铜-铁-磷系合金);国外发达国家正在迅速发展的可提高散热率3倍以上的外翅片铜管,广泛用于加热装备、化工、舰船、电力等部门,而我国这类管材的开发则刚开始。
质量管理水平不高,先进的管理办法并未认真落实。
铜加工主要能耗工序有合金熔炼与铸锭、热加工、冷加工各工序所占比例为40%、30%、30%;金属消耗所占比例分别为45%、45%、10%;铜加工排放物主要:炉渣、烟尘、金属氧化物、工业废水等主要来自熔炼和热加工,约占铜加工全过程的98%,热加工约占全部排放物的20%,节能减排是国家长久方针大计,铜加工产业也是耗能和排污重点,节能减排的潜力很大。
3.提高技术经济指标和节能减排的任务艰巨。
技木经济指是铜加工整体水平的综合反映,中国铜加工技术经济指标中成品率、金属消耗、电耗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这表明我国铜加工还没有*摆脱高能耗和高资源消耗的被动局面。
铜材品种质量水平发展不平衡,在众多铜加工材品种中,空调内螺纹管质量已处世界水平,这是中国铜加工行业的骄傲,但其它板带、管棒、型、线等品种质量水平都处于中等水平;产品质量波动、产品精度不高、表面光洁度低、性能一致性和稳定性差;如用于电线电缆生产的铜线杆中铜含量在98.0~99.90%之间波动,铜含量低将导致电阻增加,导致导体发热,致使电力输送中浪费能源,影响电器安全,缩短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