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12年10月24日,《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由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这两份文件被认为是核电重启的重要标志。紧接着,广东阳江四号核电机组、福建福清四号核电机组、华能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江苏田湾核电站二期工程相继开工。一边是到2015年,我国核电装机要达到4000万千瓦的规划,一边是我国核电设备国产化的强烈诉求,制造企业从中或多或少的嗅出一些利好气息。
解读: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国近10亿千瓦的火电机组脱硝任务将能如期完成,近3000亿元的市场有望逐步释放到位,今年全国新增火电厂脱硝装机规模可达1.5亿千瓦。脱硝市场加速扩容后,在脱硝工程、低氮燃烧、SCR及催化剂市场等领域具备竞争优势的公司将获得较大发展;具备前段脱硝技术能力的公司、从事脱硝工程EPC和BOT的公司、从事脱硝监测业务的公司将从中受益。目前来看,*厂商脱硝产品及工程服务毛利率普遍在20%到40%之间,订单量充裕。
核电设备国产化诉求强烈
政策:2012年12月底,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2012年调整)》,调整后的新目录自2013年1月1日起执行。据了解,2012年目录新增的核电设备共16项,包括反应堆主冷却剂泵、核岛直流不间断电源、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安全壳、核反应堆厂房环形吊车、主给水泵组、核安全三级及以下的核级泵、DCS仪控设备、放射性废物处理设备、K1类及K3类或AP10001E级大截面动力电缆及乏燃料贮存格架等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