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力行业标准《输变电设备用铜包铝母线》DL/T247-2012中规定了铜铝界面结合剪切强度不小于35MPa,这是Z低要求。通常固液复合的铜铝复合母线在40MPa以上。如达到标准要求,在加工时,不会破坏铜铝结合,在正常使用环境下,热胀冷缩产生的应力也不会破坏铜铝界面。
上海理工大学对HT-TLMY铜铝复合母线做了0~200℃,100次热循环试验,测试了试验前后界面剪切强度,热循环后,界面结合强度不但没有下降,而稍有提高,这是因为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消除了界面由于铜、铝线胀系数不同而产生的应力,同时也加强了铜铝之间原子扩散(上海理工大学铜铝复合母线技术研究报告)。
这说明在这个温度范围内使用,热胀冷缩应力破坏不了铜铝界面结合。在电控、配电设备中,正常使用温度不会超出110℃.在短路瞬间,标准规定的短路电流在4s之内经过试验对铜铝界面结合也没有影响。
减小导电排两支撑点之间的距离,增大导体截面,尤其是厚度,都可满足动稳定的要求。
=======联=系=我=们============
亨利集团-安徽亨利仪表电缆有限公司
(黄)手 机:
电 话:
传 真:
/st37985
/b2b/hhcocbi
www.ybzhan.cn/st25075
/st47474
至于热稳定只与导体截面有关,按经济电流密度选取截面S后,再校验满足热稳定的Z小截面都远小于S.
在母线槽和低压开关柜中,对不同额定电流规格的产品已做过30kA、50kA、65kA、80kA、100kA短路试验,动热稳定都能满足要求。
对于铜铝复合导体,除了满足温升极限和动热稳定之外,还必须满足使用要求和寿命要求,具体来说,在进行冲孔、剪切、折弯时铜铝不分层,在使用环境下热胀冷缩应力不会破坏铜铝之间的结合,铜铝界面不会产生电化腐蚀等。这些问题都与铜铝之间界面结合强度有关,而界面结合强度与其制造工艺有直接关系,制造工艺方法不同,其界面结合强度不同。
铜和铝在固态下复合,如包覆焊接工艺,轧制压接工艺,穿套轧制工艺等都是用机械压力将铜、铝压接在一起,通过压力激活界面原子,形成原子键结合,再经过热处理扩散,使点结合转变为面结合,但这种扩散深度有限,复合层很薄,界面结合强度并不高。
铜和铝固液熔合,即把液态的铝浇铸在固态的铜管中,通过铜、铝接触面上铜的熔化和铜与铝之间的扩散实现复合,铜铝界面形成一层较厚的复合层(约10多微米),达到较高的界面结合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