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捷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免费会员

神九今日十时许返回地面

时间:2012-6-29阅读:657
分享:

 

 
神九今日十时许返回地面
所属分类:新闻 新功能放大观看
昨天早晨6点,神九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告别工作、生活了10天的天宫一号,陆续回到神九,做好组合体分离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6点37分,指令长景海鹏zui后一个离开天宫。挥手作别后,他回到神九轨道舱,关闭了天宫一号实验舱舱门。那一刻起,这道门将等待着神舟十号的航天员再次开启。
 
9点22分,航天员刘旺手动控制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分离。这也是航天员*次在组合体分离环节实施手动。
 
航天员系统总指挥陈善广表示,组合体飞行期间,所有航天空间医学实验已按计划顺利展开,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和成果。经过后续深入分析处理后,这些数据将有助于航天医学发展和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长期在轨飞行的保障技术研究。
 
神九与天宫依依惜别后,刘旺继续手动控制飞船,撤离至安全距离。按照计划,地面科技人员将于今天上午对飞船实施返回控制,3名航天员将驾乘神九返回地面。
 
目前,着陆场系统已做好飞船返回舱搜索回收各项准备。
 
据了解,天宫一号与神九分离后,科技人员将对其实施轨道控制,由交会对接轨道进入自主运行轨道,转入长期运行管理状态。
 
“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天宫一号的实际寿命很可能不止两年。”飞船系统总指挥何宇告诉记者,目前天宫一号供电能力良好,推进剂消耗不到四分之一,备份设备都没有启用,随着产品设计的不断优化、飞行方案的周密实施以及质量的严格控制,飞行时间可能大大延长。
 
“一切还在设想当中。”何宇说,“不过有一点可以想象:如果天宫一号在轨运行状况足够好,它有可能与将来发射的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共游太空。”
 
□惜别天宫
 
景海鹏zui后关闭天宫舱门
 
昨天,神九3名航天员度过了在天宫一号内的zui后一天,暂时告别这个中国航天员在太空的*个家。自6月18日进驻以来,他们在这里工作、生活了10天,成功完成了手控交会对接和各项实验项目。
 
凌晨4点起床
 
前晚,他们在天宫度过了zui后一个夜晚。可以说,这是一个不眠夜。航天员完成各项工作已是晚上9点,然后他们开始尽情享受太空失重的乐趣,像孩子一样体验着奇妙的感觉。
 
昨天凌晨4点起床后,航天员们就开始了紧张的忙碌。他们主要对航天器的状态进行设置,让天宫一号恢复到他们入驻前的状态。
 
这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航天员将天宫一号上每一个开关、每一件物品的摆放,都恢复到进舱前的状态。
 
撤离前敬军礼
 
“神舟九号报告!”在指令长景海鹏的率领下,神九3名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内,面向镜头站定。
 
“天宫再见!首长、同志们明天见!敬礼!”景海鹏、刘旺、刘洋一齐敬了一个军礼,地面响起掌声。
 
“预祝神舟九号后续工作一切顺利,顺利返航!”北京指挥大厅向太空中的航天员送上祝福。
 
刘旺和刘洋先后离开了天宫一号,景海鹏负责zui后关闭天宫舱门。10天前,也是他*个叩开了天宫的大门。
 
他仔细检查了天宫内的每一个细节,然后在镜头前站定,zui后敬了一个军礼,地面指挥大厅再次响起掌声。
 
景海鹏蓝色的背影在画面中渐行渐远。他解开舱门上的挂钩,早晨6点37分,天宫一号的舱门关闭。至此,我国执行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3名航天员,完成了在天宫一号上的所有实验项目。
 
□揭秘
 
衣服25毫米神九不怕热
 
今天,神九返回舱将从太空返回地球。人们不禁担心,返回舱会被烧坏吗?舱里的航天员们安全吗?如何平安穿越240秒的黑障区?
 
我国神舟系列飞船,采用自主研制开发的材料,以烧蚀防热为主,辐射式防热和隔热为辅。科技人员用防隔热材料,给返回舱穿上一层25毫米厚的“防热衣”。
 
在巨大热流的作用下,防热材料将自身分解、熔化、蒸发、升华,消耗表面质量的同时带走大量热,内部未烧蚀的隔热区域,起到阻止热量进入返回舱的作用,使飞船内部温度控制在30摄氏度左右。
 
回家*餐蔬菜加羊肉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白延强介绍说,神九航天员返回地面后,主着陆场为他们安排的*餐,包括粥、花卷、咸菜、清炒蔬菜、水果、清炖羊肉以及一些电解质饮料,既科学搭配又平常而有特色
 
白延强说,菜谱的安排既考虑到了荤素搭配和营养成分,也符合航天员个人的口味和北方人的饮食习惯。
 
 
□神九返回
 
>>出舱
 
三航天员将被搀扶出舱
 
与此前几次载人飞行不同,神九此番太空行程长达13天。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白延强介绍,由于长时间飞行,航天员返回地面时,即使身体状态良好,也不能自主出舱,需经过50分钟的重力适应,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出舱。
 
白延强介绍,今日航天员出舱时,会在两名医监医生和搜救人员的协助搀扶下出舱,而不像神五、神六、神七飞船时,航天员基本是自己出来。这样是为了保证航天员的健康,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危险。
 
他表示,神九航天员返回后,将在地面进行更长时间的适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恢复性、康复性的医学措施。为保护航天员健康,避免发生由于立位耐力下降造成晕厥等,因此航天员回来后当天的活动都是坐位,或卧位、半卧位等。
 
白延强还表示,飞船着陆后,3名航天员出舱顺序遵循就近便利原则,根据飞船着陆姿态而定,不会刻意安排女航天员刘洋*个出舱。
 
降落伞有3个篮球场大
 
航天员乘坐返回舱从太空返回时,速度为*宇宙速度。为确保航天员平稳着陆,这期间返回舱采取了多种“刹车”手段,降落伞是其中zui为关键的一种,它的任务是把返回舱从几百米每秒的高速减到安全着陆速度。
 
回收系统副主任设计师李健介绍,降落伞主伞是神九飞船返回过程中zui后出现,也是zui大的降落伞,面积有1200平方米,约等于3个篮球场的大小。这种伞名叫“环帆伞”,伞衣由很多同心圆环组成,每环伞衣之间还开有宽度不同的缝隙,面积大、强度高、重量轻是它zui主要的三大特点。
 
“说它强度高,直径只有几毫米的伞绳,却能承载几百公斤的力,单位重量的强度是钢的10倍左右,说它重量轻,每百米只有一二百克。”李健介绍,把这么大的降落伞装填进小小的伞包,再装进伞舱不是件容易的事,既要保证主伞能按顺序装进去,又要保证能在高速状态下被安全拉出。
 
>>降速
 
主着陆场回收准备就绪
 
神九飞船将于29日10时许返回地面,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已完成迎接飞船“回家”的各项准备工作。目前,各分系统状态良好,具备执行任务能力。
 
记者了解到,神九飞船回收将采取“空中搜救航天员,地面处置返回舱”的搜救模式进行。自5月中旬以来,主着陆场区先后进行了7次空地搜索回收模拟演练,优化完善了搜救回收方案,熟练掌握了航天员救援和返回舱处置的各种技能。
 
目前,主着陆场区已经进入临战状态,测控雷达严阵以待,搜救人员在岗待命,搜救直升机和地面搜救车辆随时可以出动,以确保完成飞船回收任务。
 
>>保障
 
4种手段获知返回舱位置
 
神九飞船返回舱着陆后是否能够快速确定位置?针对这一问题,着陆场系统总体设计专家宋兴学表示,在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中,科技人员共设计了4种手段来完成这一任务,*可以保证在返回舱落地后迅速获取其位置信息。
 
这4种手段分别是:搜救卫星系统接收到的神九返回舱信标发出的信号;返回舱着陆后,航天员读取仪表板上的位置数据,通过卫星告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测控网信息给出的返回舱落点预报;主着陆场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上的定向仪接收到的返回舱信标信号。
 
宋兴学说,如果发生飞船返回舱在海上应急降落的情况,上述的天基通信手段同样可以发挥作用。同时,担负搜救任务的搜救打捞船作为海基通信手段,可以在距离返回舱较近时,通过搜索返回舱信标仪发出的信号来快速确定其位置。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