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海实润实业有限公司>>技术文章>>分析天平用砝码校验【操作规程】
分析天平用砝码校验【操作规程】
目的
为使仪器正常运转,保证结果的可靠性,特制定此操作规程。
2.适用范围
化验室
3.责任者
化验员应严格遵照该操作规程,QC主管负责监督本规程的实施。
4.定义
无
5.安全注意事项
无
6.校验规程
6.1.标准砝码
•砝码的取用:日常使用的砝码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取小砝码时要用镊子,取大砝码时应戴上细纱手套。砝码必须保存在密闭干燥的环境里,并且只用于校正天平。
•砝码的级别:用于天平校正用的砝码必须至少为F2级,目前实验室使用的标准砝码为F1级,并应包括0.1g,1g,2g,5g,10g,20g,50g,100g,200g,500g的砝码,F1级的砝码的容限如下表所示:
砝码的类别(g) | F1级砝码的容限(mg) |
500 | 2.5 |
200 | 1.0 |
100 | 0.5 |
50 | 0.30 |
20 | 0.25 |
10 | 0.20 |
5 | 0.15 |
2 | 0.12 |
1 | 0.10 |
0.1 | 0.05 |
• 砝码的校正:标准砝码每年由市计量所检定一次,并应保留有校验合格证书。
• 天平的使用:使用标准砝码前应检查是否具有合格证,并是否在校验有效期内。进行日常检查时根据天平型号不同,选用不同型号的标准砝码。
6.1. 天平日常自查
在做天平的任何检查或校验前,必须确保天平的清洁,水平,并且预热完毕,天平通常处于待机状态,一般不关闭电源。如果重新开机,天平的预热时间为半小时。
针对不同的天平型号,选择不同的标准砝码。待天平稳定后,使天平回零,将相应的标准砝码置于天平托盘上,记录天平的显示值。天平的日常检查包括重现性检查、线性检查及四角误差检查。
6.2.1重现性检查:
• 检查频率:每周周一
• 检查方法:天平预热后按照表1规定的砝码,在使天平归零后将砝码置于天平的托盘上待读数稳定后读取读数并记录在检查记录上,取下标准砝码,使天平重新归零然后使用相同的标准砝码进行第二次测定,按照该方法共测定5次。按照5次的读数判定重现性是否合格。
• 接受限度:5次读数的大值与小值之间的偏差应不大于天平分辨率的5倍。对于类似AX205等型号的多量程天平,应使用高分辨率进行重现性检查。
表1:重现性检查使用的砝码及接受限度:
天平型号 | 使用的标准砝码(g) | 接受限度(g) |
AX205 | 1 | ±0.00005 |
AG204 | 2 | ±0.0005 |
PG203-S | 5 | ±0.005 |
PG8001 | 10 | ±0.05 |
RS-232、RS-422与RS-485都是串行数据接口标准,初都是由电子工业协会(EIA)制订并发布的,RS-232在1962年发布,命名为EIA-232-E,作为工业标准,以保证不同厂家产品之间的兼容。RS-422由RS-232发展而来,它是为弥补RS-232之不足而提出的。为改进RS-232通信距离短、速率低的缺点,RS-422定义了一种平衡通信接口,将传输速率提高到10Mb/s,传输距离延长到4000英尺(速率100kb/s时),并允许在一条平衡总线上连接多10个接收器。RS-422是一种单机发送、多机接收的单向、平衡传输规范,被命名为TIA/EIA-422-A标准。为扩展应用范围,EIA又于1983年在RS-422基础上制定了RS-485标准,增加了多点、双向通信能力,即允许多个发送器连接到同一条总线上,同时增加了发送器的驱动能力和冲突保护特性,扩展了总线共*围,后命名为TIA/EIA-485-A标准。
看下面这个表格吧
规格 | RS232 | RS422 | R485 |
工作方式 | 单端 | 差分 | 差分 |
节点数 | 1收1发 | 1发10收 | 1发32收 |
传输电缆 | 50英尺 | 400英尺 | 400英尺 |
传输速率 | 20Kb/S | 10Mb/s | 10Mb/s |
输出电压 | +/25V | 0.25V~+6V | 7V~+12V |
驱动器负载阻抗(Ω) | 3K~7K | 100 | 54 |
摆率(大值) | 30V/μs | N/A | N/A |
接收器输入电压范围 | +/15V | 10V~+10V | 7V~+12V |
接收器输入门限 | +/3V +/ | 200mV +/ | 200mV |
接收器输入电阻(Ω) | 3K~7K | 4K(小) | ≥12K |
驱动器共模电压 | N/A | -3V~+3V | -1V~+3V |
接收器共模电压 | N/A | -7V~+7V | -7V~+12V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仪表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