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安全隐患” 自来水合格率83.4%
几乎所有饮用水界专家、学者都认为中国城市水质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几乎没有一家水厂自检自测水质不合格。
2007年底,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建设部、环保总局等多部委联合印发《全国城市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规划》,明确称:“全国近年抽检饮用水合格率83.4%。”
83.4%合格率,意味着不合格率超过15%,足以让人忧心,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仍然远远低估了不合格率。
上述数据所依据水样2000余份,仅是国内重点城市或少数城市水样,甚至不包括地级市水厂。“无法代表全国情况。”宋兰合告诉财新记者。宋兰合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下称住建部水质中心)总工程师。住建部是中国城市饮用水主管部委,水质中心专责监测水质。宋兰合说,“中国水厂的问题,越往下越多。”
水质“皇帝新装”
水质新标准很严,但没有牙齿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于1985年由卫生部组织饮水卫生专家制定,规定的水质指标为35项。2006年,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协调下,卫生部牵头,会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各方面专家完成修订。鉴于新标准较严格,标准委要求,相关指标的实施项目和日期由各省级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报国家标准委、建设部和卫生部备案,但全部指标zui迟于2012年7月1日必须实施。
新标准与接轨,指标达到106项,与世界上zui严的水质标准——欧盟水质标准基本持平。中国的自来水似乎即将实现直接饮水。
危险来自何方
饮用水研究、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占生认为,不合格水对人体的危害,有看得见的,有看不见的。看得见的通常是微生物污染危害,可能致人突发急性疾病,好在国人习惯饮用开水,可以杀死微生物污染物,这个危害表现并不明显。
2009年的普查发现,以地表水为水源的自来水厂不合格,主要原因恰恰是有机化合物总量超标。而以地下水为水源的水厂,不少也出现了氟、砷、铁、锰等超标。
即使是饮用水突发性污染多次成为关注焦点,其频率也很可能被低估。近几年发生的几起重金属污染事件,如2008年株洲、湘潭镉污染事件,2012年2月广西龙江镉污染事件,每次都是偶然发现。“两次定期检测之间的发生污染,往往不能被察觉。”
水厂:处理工艺跟不上污染
97%水厂采用传统工艺,对当前重要污染类型力不从心
传统工艺主要处理灭杀水中微生物,如果水源被重金属离子和有机化合物所污染,传统工艺就力不从心了。宋兰合介绍说,日本和大部分欧洲国家,由于历*有过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均升级了传统水处理工艺,即深度处理,通过臭氧、活性碳等技术,清除各类有机、无机化合物,使污染水达标,zui终实现直饮。
尽管水源污染严重,至2009年底,全国县以上4000多家自来水厂中,98%仍使用传统工艺。目前,仅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杭州、郑州等部分城市的部分水厂实现了深度处理。预计到2012年7月1日饮用水新标强制执行开始,采用深度处理的水厂,比例只会再多一个百分点而已。
入户:二次污染
管道老旧加二次供水,水质雪上加霜
水厂处理后,水流入城镇供水管网,zui终到达用户水。入户之路并不太平,老旧的管道再加二次供水,让已堪深忧的自来水水质雪上加霜。
在自来水条件的北京市,近十余年投入巨资改造供水管网,仍未更换完毕,至今未实现直饮水。多数大中小城镇的管道老旧问题无法与北京相比,距离直饮水遥不可及。
刘文君曾多年研究自来水管道的二次污染问题。他介绍,老旧水管容易腐蚀、结垢,产生微生物细菌种子,与水中营养物发生反应,形成二次污染,有时肉眼可见,水发黄发黑发臭,但多数时候肉眼无法发现。
相比发达国家,二次供水是中国的*难题。中国城镇6层以上的小高层、高层建筑较多,为了让6层以上用户的水压正常,同时避免脆弱的公共管网承受过大压力,各城镇自来水公司纷纷选择管网末端加压模式,将自来水压至高层建筑屋顶水箱或半地下的蓄水池,再由蓄水池或水箱进入用户家中。
谁来看护大量的水箱、蓄水池?这些水箱、蓄水池zui早由各地产开发商所建,标准和式样五花八门;产权一般属于全体居民,居民又无力管理;小区物业是通常的看护者,但缺乏专业能力,且不说责任心。
宋兰合分析,各城市自来水厂一般由城市建设部门管理,但二次供水设施理论上归卫生部门,自来水厂不愿“多管闲事”,而卫生部门通常又无力监管,主要负责审核颁发消毒许可证。zui终,各城市二次供水设施成为监管薄弱之处,无人负责。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仪表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