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是农药消耗大的农副产品,世界上大约60%的农业化学制剂被用于棉花。目前,棉花生产上使用的农药分别是脱叶剂、催熟剂和除草剂等。其中棉花使用的杀虫剂,占杀虫剂总消耗的16%,价值将近20亿美元(包括催熟剂和落叶剂),超过了任何一种农作物。长期以来,有关部门对棉花的品质、重量问题很重视,检验检疫部门投入了许多人力、物力及实验室建设,检验把关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棉花成农药残留的“大户”
由于进口国棉花种植的机械化程度高,几乎全部采用机器采摘,因而还使用了大量的脱叶剂和催熟剂。和棉花杀虫剂不同,脱叶剂和催熟剂由于都是在棉花采摘的后期喷洒,此时大部分棉铃都开始吐絮开裂,在棉花纤维中残留浓度较高,是对操作人员更具威胁的棉花农残制剂。因而对棉花纤维中脱叶剂和催熟剂的监测和控制是比棉花杀虫剂监控更为重要的内容。如何进行棉花产品的农药残留进行监控,是生态棉纺织品品质控制的关键之一。在生态纺织品研究和检验协会颁布的生态纺织标准Oeko-Tex Standard100中,规定禁用和*的与棉花生产直接有关的农药就达54种,包含杀虫剂、除草剂和脱叶剂。
有统计报道,假如美国所有的棉花在种植中都禁用农药,将使美国的棉花产量下降73%,显然这是无法想象的。由于对棉花脱叶剂和催熟剂在棉花纤维上的残留特性及其衰减规律缺乏研究,也没有可信的资料数据可以借鉴,再加上对棉花脱叶剂和催熟剂的毒性缺乏足够的重视,我国还没有针对棉花脱叶剂和催熟剂检测的技术、防控体系,含高毒脱叶剂和催熟剂棉花的存在,对操作人员身体健康有极大的危害。
进口棉花普遍存在农残问题
对6个国家21个棉花样品检测,发现4个国家的13个样品有农药残留,检出率为61.9%,这表明我国进口棉花到货中普遍存在农药残留问题,检出率较高。美国棉花10个样品中检测出7个有农药残留,检出率高达70%,其中3个样品检测出农药残留—马拉硫磷,检出量超过我国国家标准《纺织纤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GB/T22282-2008)规定的*。
在美国棉花2个样品中同时检出对,对-滴滴依和马拉硫磷两种杀虫剂,检出率为20%。这表明美国种植棉花普遍使用农药,对农药的依赖性很强,并有棉花样品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印度棉花农药残留检出率也很高,达75%,埃及棉花农药残留检出率高达。我国进口印度棉花呈逐年增长势头,进口经营和收用货企业对此应重点关注。澳大利亚和巴西棉花没有检出农药残留,其产地可供企业优先选择。
农残检测技术实现新突破
由浙江检验*董锁拽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科研计划项目“进口棉花中农残检测及贸易中预警体系研究”的开展,将棉花脱叶剂和催熟剂残留作为重点进行棉花农残检测研究,建立防控体系,在国内尚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