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津市电缆总厂橡塑电缆厂>>公司动态>>电缆行业潜规则
据不*资料统计,2011年末,我国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工业企业高达4000多家,同质化竞争的结果可想而知。
“为了获得利益的Z大化,有些企业用废旧电缆加工线芯、采用较差的导体材料、用掺入再生胶的原料生产电缆外皮……这样的产品质量如何才能保证?”在采访中记者经常能听到类似观点。
电缆被喻为国民经济的“血管”与“神经”,然而当“血管”与“神经”出现问题时,不难想象整体运行又将出现何种情况?
“线缆制造行业准入的门槛很低,门外的人总是把线缆制造行业的利润虚拟化,片面地认为线缆行业技术含量不高,而且投资少、*、见效快,于是蜂拥而入,盲目投资,致使市场*饱和,整个行业陷入无序竞争中。因此为了抢夺有限的市场,大家血拼价格,走低价竞争的路子,结果损失的是整个线缆行业的利益。”一位不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电气中国》记者。
特别是前几年,两大电网公司均在推行低价中标,企业为获取订单不得不“开出”,但为了维持企业运行,不得不对原材料动手脚,有一些企业甚至采用以铝代铜,产品性能大幅降低。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然而当某地发生了火灾,事后查原因,Z终的结论多半是违规操作、人为事故等,可是殊不知绝缘性能很差的电缆极易引发火灾,不过那时电缆已被烧成灰烬,自然也无法对此进行判定。”
正是由于存在这种侥幸心理,许多电缆制造企业因工艺控制不严格引发的质量问题时有发生。
“电线电缆产品的不合格,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企业没有系统地去了解、规范线缆制作的工艺流程。例如,绝缘过程中,绝缘平均厚度或Z薄点厚度不合格、护套平均厚度达不到标准要求、偏芯等现象。”他说。
除产品质量存在重要问题外,企业偷工减料也成为行业的一大人尽皆知的潜规则。近几年来,重金属价格居高不下,商家们为了保证利润,只好在原材料的采购上下足功夫,电缆的主要原材料为铜,近几年来,铜价变动范围从每吨25000元飙升至80000元,可谓惊心动魄,因此有些企业给电缆做了“瘦身”,产品性能自然低于国家标准。
他直言不讳道:“目前中小企业产品质量波动较大,部分企业履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偷工减料、制假售假等质量失信和违法现象比较突出。更过分的是,有时这些现象也出现在年销售收入过百亿的大企业中。”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仪表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