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静衡称重设备有限公司
免费会员

汽车衡受载情况说明

时间:2013/9/2阅读:783
分享:

 对于一台汽车衡来讲,只要汽车的载重量不大于衡器的大秤量值,就应允许其上衡称量。随着运输业的发展需求,大吨位的汽车越来越多,特别是单轴承载量很大的车型。这样,设计时应选择集中载荷量值较大的车型进行验算,同时选择承载器的型材规格及结构形式。下面特举 100t 汽车衡几种受载情况进行说明。

    结构特点:承载器尺寸为 18m×3.4m,,采用 8 只称重传感器,三段秤台,大跨距为 6m。

    1、牵引汽车

    载重量:65t

    自重:20t

    牵引车重:14.5t

    轴距:前中距 4000mm 中后距 7100mm 轴距 1300mm

    轮胎数量:26 只

    轴荷分配:前轴 11t、中排两轴各为 19.5t、后排两轴各为 25t

    按后排两轴分配,每轴荷重为 25t。考虑到一般车辆在一定速度下开到承载器上,可能会有一定的超载量。我们在计算时加上加上 130%的冲击载荷系数。

    P =25t×130%=32.5t

    刚度计算:

    当承重台的结构惯性矩J为 210504cm4时,当后排两轴停留在一块承重台中部时,其变形量为: f max=25t×130%=32.5t

    其中: P ——轴载荷;

           α ——加载点距支撑点距离;

           l——两支撑点间距;

           α —— 39.0

           E ——弹性模量;

           J——截面轴惯性矩;

    当后排两轴停留在一块承重台中部时,安全系数n=2,截面模量W为 7425cm3

    屈服极限σS=2350kg/cm2

    弯矩 == × 2355.32 cmtPaM = 7637500 ⋅ cmkg

    2、 自卸汽车

    载重量:62t

    自重:38t

    轴距:4350mm +1800mm

    轮胎数:10 只

    轴荷分配:前轴 16.4t 中后轴各 41.8t

    P =41.8 t×130%=54.34 t

    刚度计算:

    当承重台的结构惯性矩J为 210504cm4

时,当中后轴停留在某一块承重台中部时,其变形量为:

    其中: P ——轴载荷;

           a ——加载点距支撑点距离;

           l——两支撑点间距;

           α —— 35.0

           E ——弹性模量;

            J ——截面轴惯性矩;

    强度计算:

    当后排两轴停留在一块承重台中部时,安全系数n=2,截面模量W为 7425cm3

    屈服极限σS=2350kg/cm2

    弯矩= = × 21098.56 cmtPaM = 11965800 ⋅ cmkg

    由此可见,如果此类车辆频繁上衡称量,承载器的安全就比较难控制了。

    3、 均布载荷

    刚度计算:

    当将大秤量 100 t 砝码均布放置在 18m 长,3.4m 宽,自重为 15.84 t 的三段承重台上时,单位长度上平均载荷 q =64.36kg/cm。

    4、汇总列表

    项目  

    承载方式  

    变 形 量 刚度

    牵引汽车 0.65 cm 1/923

    自卸汽车 1.02 cm 1/588

    100 吨砝码均布 0.26cm 1/2326

    40 吨砝码局部集中静载 0.38cm 1/1534

    5、小结:

    a.从以上四种加载方式所得出结果来看,以自卸汽车的加载方式对承载器的影响大。因为它是将 100t 的绝大部分载荷都作用在两根轴上了,且是以动载荷的方式作用在承载器上的;

    b.从以上四种加载方式所得出结果来看,以砝码均布的加载方式对承载器的影响小。它不但是以静载荷的方式作用于承载器上,而且将砝码均匀的分布于承载器的整个面积上;

    c.第四种加载方式是接近实际汽车在承载器上称量的情况。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