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广州市举行产业转型升级大会,提出产业转型升级的总目标:力争到2016年,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结构优化、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新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业态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实现金融辐射力、创新驱动力、总部控制力、产业聚焦力、环境软实力“五个显著提升”。其实,在原有增长模式遭遇瓶颈后,各地都在力推产业转型升级。而顺应这一发展趋势的企业有机会做大做强,给投资者也带来丰厚回报。像2009年10月登陆创业板的机器人上市以来复权价zui高达到293.25元,复权价也超过240元,累计升幅超过360%,与同期沪市大盘累计下跌33%形成鲜明对比。尽管近期新兴产业公司的股价出现一定幅度的调整,但在政策支持力度加强的背景下,一些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公司有望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而新快报《*》记者也深入了解本土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方面的进展,希望能给投资者带来一定启发。
到2016年,广州全市将有约50%的制造业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到2020年,这个比例将上升到80%以上。
可否想象在2020年一天的早上,你手中的咖啡、脚上的跑鞋、开的爱车都是由一双双充满金属质感的机械手来完成?偌大的工厂和流水线上不再有身着蓝衣的打工女孩的身影,而是由一群高度智能的工业机器人来代替勤劳的产业工人。
这一幕,其实并不遥远。按照5月8日亮相的《广州市加快新业态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送审稿)》,到2016年,广州全市将有约50%的制造业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而到2020年,这个比例将上升到80%以上。同时,广州将拥有2-3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年产10万台(套)工业机器人整机及智能装备的产能。在广州市政府公布的一份激励政策里,描述了广州城2020年的制造业变革的愿景。
无*偶,在地球的另一端,一位美国专家今年提出:“当我们将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制造技术相结合,将会发生一场制造业的革命。它使得美国企业家在本地建厂开工,生产出各种各样的产品。这样,中国还如何能与我们竞争?美国注定要重新获得制造业的*权,而很快就该轮到中国去担忧了。”
尽管还有人怀疑机器人的“呆萌”能否*取代产业工人,但是,号角响起,制造业的铁甲时代已经铿锵到来。
据了解,目前广州聚集了20多家左右如广州数控、广州启帆、敏嘉制造、广州机研院等一批工业机器人生产、研发和集成应用企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中国机器人市场一度几乎全被国外品牌占据,目前销量*仍均为国外品牌,外资独资或合资品牌的工业机器人*高达96%,但包括广州数控、沈阳新松、广州启帆等国内本土品牌机器人(销量为1112台)的*也从无到有,升至4%,包括广州数控、巨轮股份等都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虽然整机制造企业规模与国外相比仍差距不小,但在政策大力支持下,相信与国外品牌的距离会越来越近。
本土企业开始竞逐中国机器人市场
技术上有差距,胜在性价比和售后服务
今年4月中旬,机器人联合会(FIR)英文guanwnagzui醒目的简讯是关于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加入FIR的消息。
实际上,FIR一直看好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据其统计,2008-201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平均每年安装量约15000台,即使在经济萧条的2009年,销量也在逆势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增长zui快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并预言称,中国或在2016年成为zui大的机器人市场。到时,中国国内工业机器人年供应量将超过2万台,保有量将超过13万台。
在国内,另一个制造大省浙江正在如火如荼地实施机器换人工程,计划未来5年,每年实施5000个机器换人项目,实现5000亿元的机器换人投资,除此之外,中国还有12个城市成立了机器人产业园,从长三角到珠三角,从政策补贴到产业园的建设,工业机器人在中国都迎来了的热度。
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陈新度教授表示,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递减效应,人力成本的上升某种程度上开始超越过机器成本,从而引发企业打破生产惯性改变成自动化生产。
大企业升级换代需求强烈
相比较于小企业对于更换生产线所需资金的忧虑,大企业对更新换代的需求更为强烈。在所有的行业中,汽车工业、汽车零部件工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占了一大半,除此之外,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也渴望拥有工业机器人来为替代成本日益上升的流水线工人。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早在1969年便启用了21台工业机器人组成了焊接轿车车身的自动生产线,欧美各工业发达国家都很重视研制和应用工业机器人。而早期,我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一度还是手工焊、专机焊。
在广东地区,广汽集团也是工业机器人zui早使用的一批企业之一,广汽丰田焊装车间导入的便是丰田的GBL(GLOBAL BODY LINE)线,采用的焊接机器人,自动化程度高达47.6%,广州本田4个车间用发那科弧焊机器人共26台。
江淮汽车战略与市场管理部副部长张先华对记者表示,按1名工人一年工资至少需要5万元计算,1天按照8至9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一条生产线需要两班倒,耗费的人力成本在10万元/年左右。但普通机器人产品在十几万元左右,而且机器人可以24小时生产,生产效率更高,此外在例如涂装、焊接这些高危工序,用机器人替代工人生产,也可以降低工人受伤的风险。
以美的空调为例,美的空调在制造环节将依靠自动化设备、机器人来提升人员效率和产品质量,生产员工将由2011年的5万人减至2014年的2.5万人,这些岗位都将由机器代替。
今年2月份,富士康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台铭透露,其正与谷歌方面会晤,这家zui大的代工企业与互联网搜索*谷歌的合作对象正是机器人。这并不是富士康*次表示要发展工业机器人来替代工人,2011年,郭台铭便公开表示,富士康将以日产千台的速度制造30万台机器人,用于单调、危险性强的工作,提高公司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希望到2014年装配100万台机械臂,在5到10年内看到**自动化的工厂。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仪表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