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蒸汽机到计算机,前三次工业革命使得人类进入了繁荣的时代,但也随之引来了能源、生态环境的危机。进入21世纪后,以绿色创新为主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爆发,而这是中国近代以来*次和发达国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衡量大国核心竞争力,装备制造业堪称重器,如航空航天、卫星应用、轨道交通、智能制造等产业均是国家支柱。在6月18日北京举行的CIMES机床展上,主办方特邀业界人士,举办以“中国装备·装备中国”为主题的论坛,就中国如何跻身世界装备制造*方阵出谋划策。
中国装备需由大转强
近年来,嫦娥登月、航母下海、高铁出国等一系列成就获得了多方认可,由此带动我国成为了zui大的机床消费国,但在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截止13年,我国数控化率仅为22%,这与发达国家占主导的水平相比,差距明显。
在“第十二届中国机床工具展览会CIMES”期间,一场围绕“中国装备·装备中国”的论坛广撒英雄帖,力邀*周济、卢秉恒、蒋庄德院士,北京机床研究所所长刘炳业等专家主讲,与沈阳机床、哈量集团、武汉华中数控、秦川机床等业界共襄盛举,力争早日攻克装备制造业的战略高地。
专家表示,航空航天、船舶、、发电设备的制造均要以数控机床为基础,而污染环境的高耗能产品会被拒之门外。例如航空航天的关键零部件大量采用钛合金、高强度材料、工程陶瓷等难加工的*复合材料,对高速、精密、复合、多轴联动等高新机床要求较高;新能源汽车,则需要大量的、高性能数控机床及柔性生产线。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转型的关键期,世界格局也不断发生巨变,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的机床成为了国家“再工业化”的革新基础,在本届CIMES机床展上,一大批自主研发的利器将接受来自海内外专业人士的评审,以期在“装备中国”中实现突破。
大块头有大智慧
中国的人口红利在消减,用工荒时有发生,部分装备制造的环境也较艰苦,因此智能数控和机器人概念全面走红。CIMES机床展此次专门开辟了“机器人”专区,将集合众多能远程通讯并感知对位装配的智能机器人,展现工业自动化的魅力。
而在由国外*垄断的数控系统领域,沈阳机床自主研发的“i5系列智能机床”一出手便引发关注。面对重达数吨的大块头,技术人员用手机或平板电脑就能指挥其工作,控制精度达到纳米级,一个精美零件几分钟内就可出炉。通过i5数控的云平台,远程操作及故障诊断也不在话下,对迫切希望提升效率减少成本的企业来说,可谓是一场及时雨。
中国制造寻突破,海外军团亦不遑多让。DMG森精机、美国哈斯、GF阿奇夏米尔、埃马克、斯达拉格、麦格菲、福禄均都带来了研发的力作。这其中,既有占地数十平米的多功能工作中心,也有向尺寸发展的纳米型机器人,有的甚至能在半导体陶瓷材料上加工上万个直径不超过0.1mm的微孔,精细程度叹为观止。
6月18日的CIMES机床展,在北京新中国展览中心摆下12万平米的大擂台,预计将有30余国家的1300家厂商出战,各式机床达3200多台,一展装备制造的风采。
亟需对“制造过程”再认识
有人认为,建一座4.0时代的工厂其实不难,只要给零件、机器装上传感器,让它们相互对话就行了。李杰连忙澄清说,工业4.0要求对制造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制造业装备的设计、控制和智能化,zui终达到*无忧虑的制造状态。要知道,“这次是抄不了了,因为里面的传感器、软件设计和计算机模型都不可能拿来就用,所以有很大挑战。”
李杰认为,中国目前的制造业还处于提升质量、控制成本的自动化初级阶段,如何在自动化的过程中达到*效益,做到损耗zui小、污染zui少,国内目前这方面还比较缺乏。他表示,中国工业跳跃式发展了几十年,在快速跳跃中,忽略了许多制造的过程,缺少对细节的领悟。比如飞机发动机要达到安全、舒适、少噪音、少振动,其中涉及很多制造细节,包含许多人的经验分享。所以,中国要进入工业4.0,亟需对制造过程有更多、更深的认识。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仪表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