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办事处)厦门兴锐嘉进出口有限公司
免费会员

上海将全力扶持机器人产业

时间:2014-6-13阅读:295
分享:

   “画家机器人”能为观众画像,“代步机器人”可以自动地调整自己的行动,“迎宾导览机器人”有语音识别、人脸识别、人体跟踪等功能。在zui近上海举行的一次高科技展览会上,各种机器人大显身手。不过,要说全场zui为受宠的,还得是一位“五子棋机器人”。不少观众纷纷上场,要与这位“大师”来番对弈,却几乎都是铩羽而归。不过,这台机器人的主业却是焊接,而研发它的正是上海新时达公司。

走一条自主创新的路

在上海新时达位于嘉定的机器人工厂里,记者见到了正在焊接作业的工业机器人。几乎360度旋转的手臂,毫无偏差地落在位置,呈现出的焊接作业,而能做出这么漂亮的动作,*在于操作人员手上的手持终端。

可别小看了这一指令的下达。通过后台软件编码的改变,机器人就能*按照预设的线路进行操作。而有这样的实力,*来自于新时达后台软件的自主开发控制,此前这一技术普遍掌握在国外竞争对手手中。上海新时达副总周朔鹏介绍说,国内目前焊接机器人只能焊直缝,而他们自主开发的软件和控制器,可以完成复杂的曲线操作,具备了和国外产品竞争的能力。

不依赖*,上海新时达从2009年开始,着手研发自主控制软件。这个约有百人的研发团队,人人胸怀远大志向,想走一条自主创新的新路。不同于其他企业以学科带头人为主,新时达的研发团队分成若干岗位各司其职,团队合作开发新的机型产品。目前,在研发团队的努力下,包括驱动器、控制软件等核心部件都形成了自主开发国产化,凭着过硬的技术和实力,拿到了不少订单。

而在上海中心大厦126层塔冠,上海建工机施集团研发的两个高空焊接机器人近日“协同*”,对两条3米长、80毫米厚焊缝完成了高精度焊接。研发人员表示,国内超高层、大跨度公共建筑基本采用钢结构形式,高空焊接机器人具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

*严密盯防

目前,ABB、发那科等机器人*在上海的投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内企业就没有机会。如果说发那科、ABB的机器人已经是“中国制造”,那么国内本土企业研发的机器人则是“中国智造”。

成立于1999年的沃迪公司,一开始主营国外机械设备引进代理,2006年着手机器人研发,2009年推出*款机器人产品。他们上手研发的机器人是“扛大包”的,在工厂里将一箱箱饮料、一袋袋化肥搬下流水线,整齐码垛堆叠,对于大多数用工企业来说可算是一种福音。

研制“搬运工”,是沃迪选定的细分市场,“做中国自己的机器人”就是沃迪的目标。“我们不仅需要重视技术,还要重视产业化能力。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只一味地跟风模仿,是没有前途的;没有产业化而想一步登天,仅想在zui的技术上跟老外竞争,也是走不远的。”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沃迪在保持产业化进程基础上,坚持科技研发投入和知识产权申请。迄今为止,沃迪已经拥有60多项。

据悉,沃迪目前正在着力研发精度更高、速度更快的工业机器人。如今,让沃迪员工骄傲的是:“ABB、发那科都很关注我们的动态,我们的产品对它们的冲击非常大。”

扶一把抢占制高点

本土企业和*企业相比,差距越来越小。这其中离不开政府支持和政策引导。前年,市经信委课题组在调研之后提出,应将智能制造产业、绿色能源产业、数字服务产业三大制造业作为选择性攻克领域。从去年开始,工业机器人也被列为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自主研发投入上,市经信委给予企业研发费用20%的补贴,同时在土地需求、人才需求方面给予优先支持。以新时达为例,今年年初,其“工业机器人伺服系统”项目已被列入“2013年上海市重大技术装备研制专项”,并获得政府核定的支持资金合计340万元。

上海将形成“2+X”集聚发展格局。一是打造以康桥、金桥为核心的浦东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发展壮大机器人技术研发、制造及系统集成;二是培育发展以顾村机器人产业园为核心的宝山机器人产业基地;三是依托骨干企业,在金山、松江、嘉定、闵行等区,培育以机器人及核心功能部件为特色的产业园区。

同时,推动制造业相关行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水平,提升自动化系统集成企业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带动机器人产业技术水平提升。建设机器人产业公共创新支撑平台,聚集产学研、产业链上下游、制造商与用户等多方资源,加强共性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研究相关产品检测,研究推进标准制定等。

西门子与阿尔斯通可谓一时瑜亮。2003年阿尔斯通深陷困局之时,西门子即为了能够收购得手而试图游说法国政府不要出手相救。时任德国总理施罗德曾为此多次前往巴黎说项,怎奈当时刚接任CEO不久的柏珂文以“保持法国血统”为由,强硬拒绝。此番曲折,也为今日西门子意欲参与竞购埋下了些许不受欢迎的种子——以柏珂文为代表的管理层,甚至普通员工,都对西门子的收购方案持反对态度。

种种迹象表明,西门子是在法国政府的邀请下仓促介入的。而法国政府,究竟是为了谈判需要、抬高价格,还是应激反应,或者是出于某种“被迫接受的都是不好的、主动促成的才是我要的”逆反心理,尚不得而知。实际上,有分析认为,西门子此举有可能出自自我保护,倘若提出收购的不是GE,或许将另当别论。zui初热血上头短暂冲动之后,西门子已逐渐回归淡定。“我们不打算派古罗马的角斗士前往现代的巴黎,”西门子CEO乔伊?凯瑟这样说道,“(如果GE并购成功),西门子确实会面临一个更加强大的对手,但换个角度来说,他们也帮忙消灭了一个对手”,凯瑟似乎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实际上,近一年来,西门子并不太平。先是于去年7月驱逐了利润和战略未能达标的前CEO罗旭德,另有传闻称公司内部派系斗争、结构调整、战略定位等问题错综复杂。新的CEO上任以来,又在内部进行新一轮组织结构扁平化改革,前不久又刚刚宣布斥资9.5亿欧元收购罗尔斯?罗伊斯的能源业务,一连串的内外战略调整,让西门子可谓自顾不暇。

而事实上,从协同效应来看,西门子也断难与GE媲美。从产品线来看,阿尔斯通和西门子在蒸汽轮机、海上风电、水电以及电网领域都是直接的竞争对手。根据花旗银行的研究,合并后的公司将成为世界*发电装备制造商,在高压输配电领域也将超过ABB,成为翘首。但由于二者的产品线高度重叠,未来整合和提升管理效率过程中,裁员料将不可避免,显然这不是法国政府愿意看到的。

市场方面,西门子、阿尔斯通均深耕欧洲市场,市场相互撞车的概率也非常之高。另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障碍是反垄断调查,能源装备市场已经化,欧洲反垄断调查预计不会构成太大障碍,但西门子提出的高铁项目互换方案如获得通过,届时阿尔斯通将囊括西门子的ICE高速列车和阿尔斯通原有的TGV高速列车,从而成为欧洲乃至世界毋庸置疑的交通业,但合并后的企业将占欧洲三分之二的轨道交通*,很可能遭到欧盟反垄断部门的否决。

此外,金融危机以来,欧洲复苏举步维艰,阿尔斯通之所以接受被收购的命运,就是因为经济环境下行导致其业务下滑。相比较于欧洲,美国经济复苏态势明显,以GE为代表的美国大企业对外并购的能力和意愿因而非常强劲。当我们从欧洲整体经济形势来看此次并购,一个是来自内部的西门子,其方案是内部资源的重新排列组合;一个是来自美国的GE,会给欧洲经济带来大量的资金和源头活水。孰优孰劣,奥朗德、默克尔对此不会不察。

“旁观者”的思考

GE和阿尔斯通在中国能源领域都是不可忽视的存在。GE早于1908年即在沈阳投资灯泡厂,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淡出中国市场,1979年再次回归,目前,GE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已经达到60亿美元左右。与GE类似,阿尔斯通在中国电力设备、高铁、轨道交通等领域也是一个重要而有力的参与者。遗憾的是,GE并购阿尔斯通的消息公布以来,无论是政府还是业界,基本上抱的都是一种看客的心态,作壁上观。尽管并购zui终结果尚有待观察,但有很多方面,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

首先是并购的战略考量。正如前文所述,GE并购的重要目的,是降低其金融板块在其整个营收中的比重,将其资金大举投入到具有战略意义、能与自身现有业务单元产生良好协同效应和成长性的业务中去。从国家层面来说,我们持有将近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李克强总理将其称之为中国经济的重大负担。GE的并购给我们的启发是,如此规模的外汇储备,是否可以配置一定比例于美、欧、日等成熟经济体的蓝筹企业?相信技术层面会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但整体思路却值得尝试。

而从企业层面来说,我们注意到,不少非金融类企业,包括央企、地方国企及部分民营企业,在金融领域配置了大量资产,这部分资产在行情好的时候,能够带来不菲的收益,但对于企业的主业并不能形成多少支撑,甚至于,在我国*的政策环境下,部分国有企业的金融板块距离被剥离仅一纸红头文件之遥。目前阶段,及中国经济正经历一轮调整期,因而也是良好的战略收购期,伊梅尔特正是把握了这样的机遇。会有国内企业站出来,将纸上富贵的金融资产,变现为实实在在的产业资产吗?比如参与中石油东部管网或中石化下游改革,当然也包括其他机会。

其次是法国政府对战略性产业的管理。如我们所知,法国对于国有企业有其一套较为*的管理模式,在能源领域造就了GDF-SUEZ、阿尔斯通、阿海珐等一系列行业巨擎。但也面临严重的管控挑战,阿尔斯通面临被收购的局面,就非常直观地反映出这套管控模式面临的弊端——政府可以救得了企业一时,却救不了其一世,无论再强大的企业,终究需要接受市场的洗礼,按照市场的规则去求生存,谋发展,这也是为什么奥朗德总统、蒙特布尔部长尽管预警不断,阿尔斯通仍倾向于被GE收购的方案。反观国内目前正在掀起的一浪高过一浪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其背后的逻辑,应该是市场,是效率,而不应该是政府和权力。

第三,如果GE并购阿尔斯通成功,其在电力装备制造业市场将成为的霸主,其产品线、*无疑会实现某种程度的垄断,相信欧盟、美国都会开展反垄断审查。而中国作为重要的电力市场,无疑会受到此次并购的重大影响。中国政府和企业需要开展哪些方面的对策研究?政府是否需要参照欧美开展反垄断审查?企业则一方面需要针对变化之后的市场竞争格局采取相应策略——GE消灭了一个竞争对手,但造就了一个更大的对手;另一方面,果GE收购成功,中国企业是否能够从中分享一定的市场机会?如收购后,GE可能会对相关重叠资产、非核心资产进行剥离、出售等,中国企业是否有机会接手?

第四,锻炼我们参与并购的判断力和执行力。贪大求洋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回归常识、在商言商的时候了。但实际上我们缺乏的不仅仅是正常的心态,同样缺乏专业的眼光和判断力,以及充分利用游戏规则的执行力。设想一下如果法国政府的橄榄枝抛给了我们的某家企业,我们有团队能够迅速进入角色,提出方案吗?的消息是,上海电气宣布斥资4亿欧元收购意大利FSI持有的的燃气轮机生产企业AEN40%的股权。这是很好的现象,但相信我们可以做得更多。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沉静和思考,各方的判断和决策将趋于理性。法国政府遭到背叛的感觉或许已经有所淡化,zui初的应激反应会代之以理性的判断——哪个方案更能解决阿尔斯通的问题,也更能为法国经济注入新鲜血液?西门子公司在这样一桩涉及到公司生死存亡的收购案中,也绝不会仅仅从政府公关的角度来予以评估;而GE,也采取了充分的迂回战略,一手收购阿尔斯通印度公司的股权,一手考虑与阿海珐联手,另外一方面还打起了温情牌,翻出阿尔斯通与GE的历史渊源,说GE收购说破天也只能算是一种回归……当一切都回归到商务层面的时候,相信GE收购阿尔斯通面临的将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凯旋门终将会向GE敞开。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