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革新,我国光伏产品成本快速下降、效率不断提升,而与之相对的是光伏非技术成本不升反降。当前非技术成本已经占到总投资成本的20%以上,成为压在光伏产业头顶的一座大山。
在非技术成本中,土地租赁成本、接网费用占比较重。以现有的常规度电成本来看,0.6元/kWh的价格如果拿掉非技术成本的话,其价格可以达到0.4元/kwh左右。
以土地成本为例,各个地方的拿地成本不尽相同,山东发的文件是每年5元/平方米的价格,而通过政策以及政府干预,其土地成本可以降到2元/平方米左右。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光伏电站的平均土地成本已经超过了0.1元/W,且有的地区要求一次性支付20年的租金,这对于光伏电站开发商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且部分政府还存在诚信问题,建设之初承诺的荒山荒地在电站建成之后转眼成为林地,要求光伏企业支付植被恢复费用,个别地方还出现了修路、青苗补偿等情况,更加重了企业负担,而这些都只是土地成本中的冰山一角。
通过国家*相关文件下设的无补贴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合理规范地方政府在土地成本方面对光伏企业的要价。此类指标下的光伏电站将无法从国家获得任何补贴,光伏企业对电站的开发也将更趋向于合理性。毕竟,无补贴项目在技术成本的控制上,并非任何企业都可以染手。
除却土地成本外,接网费用也是电站成本中的大头。按照规定,光伏电站的并网和送出工程应由电网来负责,而在实际电站建设过程中,多数是由电站开发商投资建设的。
主要原因有两个,,电网企业的投资管理与光伏电站投资管理模式不同。电网企业所有的输变电投资,要求纳入前一年年度综合计划,也就是说光伏电站并网和送出工程应在一年以前在电网公司备案,而光伏项目建设周期短,项目开发建设一般没有严格的规划计划;第二,国有企业所有的物资采购必须招投标,在前一年综合计划里面纳入的项目才能在第二年的物资采购中去招投标,而且招投标过程正常程序需要三个月。而光伏电站的特性是早发电早受益,一般业主等待不了这么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