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潍坊泽宇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技术文章>>反应型固体二氧化氯制剂
反应型固体二氧化氯制剂
吸附型二氧化氯固体制剂生产的一个共同点是:必须先制备二氧化氯溶液,然后再通过吸收剂吸附而制成。但这要求使用特殊的设备装置,同时二氧化氯损耗多,污染大,因此有人提出了不事先制备二氧化氯水溶液,而是把制备ClO2的固体药剂直接混合,按比例加入一定的辅助剂制成R-型(反应型)二氧化氯固体制剂。
国内*代此类产品是二元包装的二氧化氯消毒粉剂,其原理是基于固体NaClO2与固体酸化剂在水中反应产生ClO2的反应式:
5ClO2- + 4H+ → 4ClO2 + Cl- +2H2O
通常将固体亚氯酸钠和固体酸化剂分别包装,但这类产品存在以下缺点:理论转化率只有80%;配制液呈酸性,一般pH=2左右,活化率低,并且二氧化氯容易分解、逸出,配制液存放时间短;用固体有机酸做酸化剂,还同时在配制液中引入了有机物,这样消毒对象沾染了有机物更容易滋生细菌与病毒。采用二元包装,用户在使用时会感觉麻烦,为此有人提出采用分隔瓶包装反应型二氧化氯固体制剂,即在一个塑料瓶内用隔板将A、B两剂隔开-就是所谓的一体二元包装,对于这类配方反应中有水生成,一但亚氯酸钠与固体酸化剂在一定贮运条件下有所反应,由于水的产生,就会加速NaClO2的酸化反应过程,使产品很快失效。作为以上*代R型二氧化氯消毒粉剂的改进型,国内有人提出在上述配方中添加干燥钝化剂(如氯化钙、氯化锂、氯化镁等)来解决一元包装的稳定性问题,如ZL99109028.4。虽然这些氯化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NaClO2与固体酸化剂的接触,但这类氯化物的吸湿性*,它们的吸湿点均在50 %以下,而普通环境中的湿度常在60%以上。因此,一旦包装的气密性和水密性不良,反而会从环境中大量吸湿而导致产品发生酸化分解失效。并且37℃或54℃的热加速稳定性试验也难以通过。又有报道,将石蜡融化后被覆到亚氯酸钠的表面,阻止亚氯酸钠与固体酸化剂接触,这样可以使亚氯酸钠与固体酸混合得到一元包装二氧化氯固体制剂,使用时将其加入水中即可得到二氧化氯水溶液。但由于石蜡不溶于水,当混合物加到水中时,会降低产生二氧化氯的速度,同时还会在水中漂浮一层石蜡。国内学者经过多次试验,用一种水溶性稳定剂S(水溶性高分子有机物)对亚氯酸钠和固体酸的表面进行处理,混合后可得到稳定的固体二氧化氯制剂,据称保存期达一年以上。其配方为:亚氯酸钠(100g),固体酸(87g~140g),S2(4g)。工艺流程:所有试剂均为无水工业品,固体酸可选用柠檬酸、酒石酸、h2so4氢钠等;S为安全无毒的化学品。将S2与固体酸混合均匀后,再与亚氯酸钠混合均匀即可;或者先与亚氯酸钠混合,再与固体酸混合,密封,在阴凉干燥处保存。作为*代R型二氧化氯消毒粉剂的另一种改进方法,有学者在NaClO2中添加了稳定剂和崩解剂压制成片剂;在固体酸化剂中添加了填充剂和崩解剂也压制成片剂,并且按一定比例一起放置于由无纺布制成的小袋中,制成了一种复合袋装片剂。当小袋投入水中后,在袋内形成一个小范围高酸度的酸化反应环境,使NaClO2崩解反应生成ClO2。整个反应过程需约20min~30min,由于用酸量小所以配制液的酸度并不高(pH=5~6),其活化率已达到用5%的盐酸活化率的82%。
第二代R型二氧化氯消毒粉剂的原理是基于NaClO2与HClO在水中反应生成二氧化氯的反应式:
2ClO2- + ClO- + 2H+ → 2ClO2 + Cl-+ H2O
其中ClO-的固体来源有漂粉精、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等。这一代产品的特点是:
1) 反应的转化率高,理论上是1molNaClO2即可产生1molClO2,pH在4~5即可反应较*,反应速度也较快,几分钟内即可完成。
2) 为了使NaClO2转化*,往往要使ClO-过量一些,这样有可能降低了配制液中ClO2的纯度,但能起协同消毒作用;
3) 原料反应后仍有水分产生,因此一旦药剂受热或吸湿分解,分解反应便会加速进行下去,这给一体化包装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带来很大的隐患,而这正是一体化包装的关键问题之一;
4) 原料有NaClO2,固体酸与提供ClO- 的固体原料组成,其中酸不仅能与NaClO2反应,并且也易与提供ClO- 的固体原料反应放出CL2再与NaClO2反应,使原料的分解加速,贮存期缩短,所以产品对热更为敏感。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仪表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