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贯彻习*平*“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和党的十*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按照“治水兴陕”的战略部署和“关中留水、陕南防水、陕北引水”的区域方略,锁定“水润三秦、水美三秦、水兴三秦”的宏伟目标,大电流发生器充实提升“五大体系、双十工程”,加快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夯实农村水利基础,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加强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构建安全、健康、优美水系,切实改善水生态环境,创新治水兴水体制机制,强化依法治水,加强科技兴水,着力提升民生水利发展水平,推进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着力实现由单纯治水向系统治水、刚性治水向柔性治水、部门管水向协同治水的根本转变,使水利在全省追赶超越发展中的基础支撑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规划》明确了“十三五”陕西水利改革发展目标是,以持续推进“水源工程”和“水生态工程”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完善 “五大体系”,水利在扶贫攻坚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基本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明显改善水生态环境,显著提高防洪抗旱减灾能力,有效破解水资源瓶颈制约,为全省经济社会追赶超越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支撑。到2020年,水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体系基本形成,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112.92亿立方米以内,万元 GDP生产总值用水量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15%和10%,城市生活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85%以上,城市和农村供水管网漏损率分别控制在10%和15%以内,城镇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以上,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乡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新增供水能力15亿立方米,总供水能力达到120亿立方米;新增城镇日供水能力58万吨,日供水能力达到215万吨,水质合格率达到98%以上。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5%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障程度有较大幅度提高。新增农村水电装机33.26万千瓦,全省装机达到171.76万千瓦。水产品年产量16.5万吨,渔业生产总值达到65亿元。防洪抗旱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防洪抗旱减灾工程体系、防洪抗旱减灾监测预警体系、防洪抗旱减灾组织指挥体系、防洪抗旱减灾应急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全省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的比重分别控制在0.75%和0.85%以内。大电流发生器农业灌溉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完成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持续推进;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000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716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达到765万亩);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556提高到0.58。水土保持和水生态环境保障体系全面建立,渭河生态区及西安涝河渼陂湖、渭南卤阳湖等水生态修复工程基本建成;压采地下水2.0亿立方米;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2.4%以上,重要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25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60%以上;全省国*级及省级水利风景区达到85家以上。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取得重大突破,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节约集约用水机制基本建立;水权、水价改革取得显著进展;水利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机制初步形成;水利现代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水利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完善,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率大幅提升;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形成,水利人才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
“十三五”陕西水利改革发展重点任务,包括8个方面:一是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二是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三是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四是夯实农村水利基础;五是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六是完善治水兴水体制机制;七是增强依法治水管水能力;八是发挥水利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投资估算:实施上述规划任务,陕西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涉及*类95个项目,估算总投资1350亿元。
《规划》强调,“十三五”是陕西省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大电流发生器全面深化水利改革、有效破解新老水问题、加快推进治水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完善水安全保障体系,深入推动“水润三秦、水美三秦、水兴三秦”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组织*,密切协作配合;明确责任主体,严格监督考核;拓宽资金渠道,强化资金管理;加强前期工作,抓好项目开工;加强*论宣传,凝聚社会力量,保障规划顺利有序实施。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仪表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