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甘丹科技河北有限公司>>技术文章>>浊度传感器的校准步骤
校准浊度传感器是确保测量精度的核心步骤,需根据传感器类型(散射光法、透射-散射法等)、量程及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校准方法。
一、校准前的核心准备工作
1. 明确校准依据与工具
- 校准标准:优先采用 福尔马肼(Formazin)标准浊度溶液(国际通用标准,单位为NTU或FNU),需根据传感器量程选择浓度(如0 NTU、10 NTU、100 NTU、500 NTU、1000 NTU等)。注意:标准溶液需在有效期内(通常开封后1个月内使用,未开封可保存6~12个月),避免阳光直射和污染。
- 辅助工具:
- 洁净的校准杯/流通池(与传感器适配,避免划痕或残留污染物);
- 无绒布或专用镜头纸(清洁传感器镜头和校准杯); - 移液器或移液管(精确取用标准溶液,避免交叉污染);
- 温度计(确保校准环境温度稳定,通常建议20~25℃,温差≤±2℃);
- 校准软件或设备操作面板(用于输入标准值、保存校准参数)。
2. 传感器与环境预处理
- 清洁传感器:用纯水冲洗镜头,再用镜头纸轻擦表面,去除油污、指纹或沉积物(避免划伤光学镜头)。
- 稳定环境:校准需在无强光直射、无剧烈振动、无电磁干扰的环境中进行(光线和振动会干扰光信号检测)。
- 预热设备:接通传感器电源,预热15~30分钟(尤其高精度传感器),确保电路和光学系统稳定。
二、校准核心步骤(以常用“零点+多点校准"为例)
步骤1:零点校准(0 NTU校准)
- 目的:消除传感器暗电流、背景光等基线误差,是所有校准的基础。
- 操作: 1. 取 0 NTU标准溶液(通常为经0.2μm滤膜过滤的纯水,或厂商提供的专用零点溶液),缓慢倒入校准杯/流通池,避免产生气泡(气泡会散射光线,导致零点偏高)。
2. 将传感器探头浸入溶液中(浸入式),或让溶液充满流通池(流通式),确保镜头浸没且无气泡附着在镜头表面(可轻轻敲击校准杯排出气泡)。
3. 等待读数稳定(通常1~5分钟,视传感器响应速度而定),记录当前显示值。
4. 进入设备校准模式,选择“零点校准",确认后设备会将当前值修正为0 NTU。
- 关键注意:若零点校准后显示值仍偏离0 NTU(如>±0.5 NTU),需重新清洁镜头和校准杯,检查是否有气泡或溶液污染,必要时更换新的0 NTU溶液。
步骤2:量程校准(单点或多点校准)
- 目的:修正传感器的线性误差,确保全量程内测量准确。根据精度需求选择单点(低精度场景)或多点校准(高精度场景,如量程>100 NTU时建议≥2个点)。
(1)单点校准(适用于量程较小或常规监控)
- 选择 接近常用测量上限的标准溶液(如量程0~100 NTU,选100 NTU溶液)。
- 操作:
1. 倒出零点溶液,用待校准浓度的标准溶液冲洗校准杯2~3次(避免残留污染),再装满溶液(无气泡)。
2. 将传感器放入溶液,等待读数稳定(比零点校准时间略长,因高浓度溶液需更久平衡)。
3. 进入校准模式,选择“量程校准",输入当前标准溶液的浓度值(如100 NTU),设备会自动拟合校准曲线。
2)多点校准(适用于高精度测量或宽量程传感器)
- 选择 覆盖量程的2~3个标准点(如0~1000 NTU量程,可选100 NTU、500 NTU、1000 NTU),按浓度从低到高依次校准。
- 操作:
1. 完成零点校准后,先校准低浓度点(如100 NTU):按单点校准步骤操作,输入100 NTU并保存。
2. 更换为更高浓度溶液(如500 NTU),重复冲洗、装液、稳定读数步骤,输入500 NTU并保存。
3. 若需第三点,继续校准最高浓度点(如1000 NTU),确保各点校准后设备显示值与标准值偏差≤传感器精度要求(如±1%或±2%FS)。
步骤3:校准验证
- 校准完成后,需用未参与校准的标准溶液(或中间浓度点)验证精度:
- 例如:用50 NTU溶液测试(若校准点为0、100 NTU),若显示值在48~52 NTU(假设精度±4%),则校准有效;
- 若偏差过大(超过允许误差),需重新检查标准溶液浓度、是否有气泡,或重复校准步骤。
三、不同类型传感器的校准差异
1. 散射光法传感器
- 校准重点:确保标准溶液均匀(福尔马肼溶液需提前摇匀,避免沉降),镜头与溶液界面无气泡(气泡会增强散射信号,导致读数偏高)。
2. 透射-散射法(浊度较高场景)
- 需同时关注透射光和散射光的校准,建议多点校准覆盖低、中、高浊度段,避免高浓度时透射光衰减导致的非线性误差。
3. 在线流通式传感器 - 校准前需用标准溶液冲洗流通管道,排除残留水样,确保管道内充满标准溶液且无气泡(可通过排气阀放气)。
四、校准后注意事项
1. 记录与存档:详细记录校准日期、标准溶液浓度及批号、校准前后读数、环境温度、操作人员等信息,用于追溯和下次校准参考。
2. 校准周期:结合维护周期执行(见前文),高污染环境每1~3个月校准1次,低污染环境每3~12个月校准1次;若传感器经过维修、剧烈碰撞或读数异常,需立即重新校准。
3. 标准溶液保存:剩余标准溶液需密封后避光冷藏(2~8℃),标注开封日期,过期或浑浊的溶液需废弃(不可用于校准)。
校准成功的关键原则
- 清洁优先:镜头、校准杯、标准溶液的洁净度直接影响校准精度,需避免污染和气泡;
- 标准可靠:必须使用合规的福尔马肼标准溶液,不可用自来水或非标准溶液替代;
- 步骤规范:按“零点→低量程→高量程"顺序校准,确保每个点读数稳定后再确认;
- 验证必做:校准后用中间点验证,避免因操作失误导致校准失效。
通过以上步骤,可有效保证浊度传感器的测量精度,满足水质监测、工业控制等场景的需求。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仪表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