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甘丹科技河北有限公司>>技术文章>>二次供水监测仪如何配置
二次供水监测仪的配置需要结合供水系统的实际需求、监测目标以及设备功能特性,确保能够实时、准确地监控水质、水压、水量等关键参数,保障供水安全。
一、配置前的准备工作在正式配置监测仪前,需明确监测需求并完成基础调研,为后续配置提供依据:
1.明确监测目标
- 确定核心监测参数:根据《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常见监测参数包括 水质参数(余氯、浊度、pH值、温度、溶解氧等)、运行参数(水压、水位、流量、水泵状态等)、环境参数(水箱/水池周边温湿度、安防状态等)。
- 结合场景需求:例如,高层住宅需重点监测水压稳定性;医院、学校等场所需强化水质安全监测。
2. 调研供水系统结构
- 记录二次供水设施的类型(如箱式、罐式、叠压式)、水箱/水池容积、水泵数量及型号、管道布局等,确保监测仪安装位置合理。
3. 确定数据传输要求
- 明确数据传输方式(有线:以太网、RS485;无线:4G/5G、LoRa、NB-IoT),需考虑现场网络覆盖强度和稳定性。
- 确认数据存储与管理需求:本地存储容量、云端平台对接协议(如MQTT、HTTP)。
二、硬件配置:核心设备与传感器选型
二次供水监测仪的硬件由 主机(数据采集终端)、传感器、辅助设备 组成,需根据监测参数匹配设备。
三、安装位置规划:确保监测准确性传感器和主机的安装位置直接影响数据精度,需遵循以下原则:
1. 传感器安装要点
- 水质传感器:安装在水箱出水管道或循环管道上,避免死水区域;采样点需远离加药口(防止局部浓度过高),建议加装过滤器防止杂质堵塞。
- 水压/流量传感器:安装在水泵出口或主干管道平直段(管径、后5倍管径无弯头),确保水流稳定。
- 液位传感器:水箱顶部居中安装(超声波式)或沉入水箱底部(投入式),避开进水口、搅拌器等干扰源。
- 环境传感器:安装在水箱间或设备间通风处,远离热源和水源。
2. 主机安装位置
- 就近安装在设备间或控制柜内,避免阳光直射、潮湿环境;若户外安装需使用防雨防潮机柜,确保通风散热。
四、软件配置:参数设置与功能调试硬件安装完成后,需通过监测仪主机的本地界面或远程平台进行软件配置,确保数据采集、传输、报警功能正常:
1. 基础参数配置
- 传感器接入:通过主机接口(如RS485)连接传感器,配置通信协议(Modbus RTU/ASCII)、波特率(9600/19200bps)、设备地址。
- 采样频率设置:根据参数重要性调整,例如水质参数每5-10分钟采样1次,水压/水位可实时采样(1秒/次)。
2. 数据传输配置
- 网络参数:若用无线传输,配置SIM卡APN、4G/5G模块信号强度检测;有线传输需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
- 云端对接:输入MQTT服务器地址、端口、用户名密码,设置数据上报间隔(如实时报警立即上报,常规数据5分钟上报)
3. 报警阈值设置
- 根据国标或管理需求设定阈值,例如: - 余氯:≥0.05mg/L(下限报警),≤4mg/L(上限报警); - 水压:高层住宅≥0.15MPa(下限),≤0.3MPa(上限); - 水位:水箱低水位≤20%(补水报警),高水位≥90%(溢水报警)。
- 报警方式:支持本地声光报警、远程短信/APP推送、平台弹窗提醒。
五、系统联调与试运行配置完成后需进行全面测试,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1. 单点测试
- 逐一检查传感器数据准确性:用标准溶液校准余氯、pH传感器;用压力表对比水压传感器读数;模拟水位变化验证液位计响应。
- 测试设备通信:断开网络后检查数据本地存储功能,恢复网络后确认数据补传正常。
2. 联动测试
- 触发报警条件(如人为降低余氯值),检查报警信号是否及时传输至平台,本地报警装置是否启动。
- 测试远程控制功能(如支持远程启停水泵的场景),确保指令执行准确。
3. 试运行优化
- 连续运行72小时,记录数据波动情况,调整采样频率或报警阈值;
- 检查设备功耗(尤其无线设备),确保续航或供电稳定;
- 培训运维人员使用平台,讲解数据查看、报警处理、设备维护流程。
六、后期维护配置建议为保障长期稳定运行,需配置维护机制:
1. 定期校准计划
- 水质传感器:余氯、浊度每1-3个月校准1次;pH传感器每3-6个月校准1次。
- 压力、液位传感器:每6个月现场比对校准。
2. 数据备份策略
- 平台设置自动备份(每日备份),本地存储保留至少3个月数据,防止数据丢失。
3. 远程诊断功能
- 配置设备状态监测(如传感器掉线、电池低电量),平台自动推送维护提醒。
通过以上步骤,二次供水监测仪可实现对供水系统的监控,为水质安全和运行效率提供数据支撑。实际配置时需结合现场条件灵活调整,优先选择符合行业标准(如CJ/T 206-2010《城市供水水质标准》)的设备,确保监测数据具有可用性。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仪表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