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丹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初级会员 | 第3年

15532001781

污泥浓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时间:2025/9/18阅读:110
分享:

8.jpg

        污泥浓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核心是利用物理信号(如光、超声波)与污泥悬浮颗粒浓度的定量关系,通过检测物理信号的变化,反推出液体中污泥(或悬浮固体 SS)的浓度。目前主流技术可分为光学法超声波法两大类,另有微波法等小众技术(适用于特殊场景),以下将详细拆解各类原理的核心逻辑、工作过程及适用特点。

一、主流工作原理:光学法

光学法基于 **“光的传播特性与悬浮颗粒浓度相关"** 的物理规律,核心依据是朗伯 - 比尔定律(Lambert-Beer Law)—— 当平行单色光穿过均匀的悬浮液时,光的吸收 / 散射程度与悬浮颗粒的浓度、光的传播距离成正比。根据光的传播方式不同,又分为透射光法散射光法,两者适用浓度范围差异显著,常结合使用(即 “透射 - 散射复合光法")以覆盖更广场景。

1. 透射光法(Transmittance Method)

核心逻辑:测量 “穿过污泥样品后的光强",浓度越高,光强衰减越明显。


  • 工作过程
    1. 传感器探头内置光源(如红外 LED、激光) 和光接收器,两者在同一直线上(光源→样品→接收器);

    2. 光源发射固定强度的单色光(多为红外光,避免样品颜色对可见光的干扰),光穿过待检测的污泥液体;

    3. 液体中的悬浮颗粒会吸收或阻挡部分光线,剩余光线被接收器捕获;

    4. 信号处理单元根据 “入射光强(I₀)" 与 “透射光强(I)" 的比值,结合朗伯 - 比尔定律(公式:I = I₀×e^(-k×c×L),其中 k 为吸收系数、c 为浓度、L 为光程),计算出污泥浓度 c。

  • 适用场景中低浓度污泥(通常 0-5000mg/L),如市政污水厂的曝气池(MLSS 一般 2000-4000mg/L)、自来水厂沉淀池(低浊度)。
  • 优势:原理简单、成本较低,对低浓度变化敏感。
  • 局限
    • 高浓度时,光线几乎被阻挡(透射光强接近 0),无法准确测量;

    • 探头表面易被污泥附着(污染),导致光强衰减误判为浓度升高,需定期清洁;

    • 若液体含气泡,气泡会反射光线,干扰检测结果。

2. 散射光法(Scattering Method)

核心逻辑:测量 “被污泥颗粒散射后的光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散射光强与浓度正相关。


  • 工作原理
    当光遇到悬浮颗粒时,会偏离原传播方向(即 “光的散射"),散射光的强度与颗粒数量(浓度)、颗粒大小、形状相关 —— 在颗粒大小 / 形状相对稳定的场景(如同一污水处理工艺的污泥),散射光强与浓度近似线性关系
  • 工作过程
    1. 探头的光源与接收器呈非直线排布(通常夹角为 90° 或 45°,避免直射光干扰);

    2. 光源发射单色光,穿过液体时被污泥颗粒散射;

    3. 接收器仅捕获散射光(而非透射光),并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4. 信号处理单元根据散射光强的大小,对照校准曲线(预先用已知浓度的污泥标定),计算出实际污泥浓度。

  • 适用场景中高浓度污泥(通常 1000-50000mg/L),如污泥浓缩池(浓度 3%-5%,即 30000-50000mg/L)、脱水机房进料端。
  • 优势
    • 避免高浓度时透射光 “无信号" 的问题,覆盖范围更广;

    • 对颗粒变化更敏感,适合活性污泥、有机污泥等场景。

  • 局限
    • 浓度过高时(如>50000mg/L),颗粒密集导致散射光相互干扰(“多重散射"),线性关系被破坏,测量误差增大;

    • 同样受探头污染、气泡影响(气泡会强烈散射光,导致浓度误判偏高)。

3. 透射 - 散射复合光法(Combined Method)

为解决单一光学法的浓度局限,主流工业传感器多采用 “透射 + 散射" 复合设计:


  • 低浓度时(如<1000mg/L),以透射光信号为主(散射光弱,信号不稳定);

  • 中高浓度时(如 1000-50000mg/L),以散射光信号为主(透射光衰减过大,信号不可靠);

  • 通过算法融合两种信号,实现 0-100000mg/L(10% 浓度)的宽范围覆盖,兼顾准确性与适用性,是目前市政污水、工业废水处理的方案。

二、主流工作原理:超声波法(高浓度 / 复杂工况适用)

超声波法基于 **“超声波在悬浮液中的传播衰减与污泥浓度正相关"** 的特性,核心优势是穿透性强、抗污染、不受液体颜色影响,适合光学法难以应对的高浓度、高浊度或含色素的场景(如污泥脱水环节、造纸黑液)。

1. 核心逻辑

超声波(频率>20kHz)在纯净液体中传播时,衰减极小;但穿过含悬浮颗粒的污泥时,超声波会被颗粒反射、散射或吸收,导致传播能量(或速度)衰减 —— 污泥浓度越高,颗粒数量越多,超声波衰减越显著。通过测量超声波的衰减量,可反推浓度。

2. 工作过程

  1. 传感器探头内置超声波发射器接收器(间距固定,即 “声程");

  2. 发射器向污泥液体发射固定频率、固定强度的超声波信号;

  3. 超声波穿过液体时,部分能量被污泥颗粒消耗,剩余能量被接收器捕获;

  4. 信号处理单元计算 “入射声强(I₀)" 与 “接收声强(I)" 的衰减率(ΔI = (I₀-I)/I₀),结合预先标定的 “衰减率 - 浓度" 曲线,输出污泥浓度值;

  5. 补充:部分超声波传感器会同时测量超声波传播速度(温度会影响声速,需内置温度传感器进行补偿,避免温度干扰)。

3. 适用场景与特点

  • 适用场景:浓度污泥(如 5%-20%,即 50000-200000mg/L)、含深色色素的工业废水(如印染、造纸)、高粘度污泥(如脱水后泥饼前的进料);

  • 优势

    • 抗污染能力强(超声波可 “冲刷" 探头表面,减少污泥附着);

    • 不受液体颜色、透明度影响(光学法易被深色液体干扰);

    • 穿透性强,适合高浓度、高浊度样品;

  • 局限

    • 对低浓度污泥不敏感(衰减量小,误差大),无法替代光学法;

    • 气泡会强烈反射超声波,导致衰减量误判偏高,需避免气泡干扰;

    • 成本高于光学法。

三、其他小众原理(了解即可)

除上述两种主流技术外,还有微波法、电容法等,适用场景较窄:


  • 微波法:利用微波(高频电磁波)穿过污泥时的相位偏移或幅度衰减,与浓度相关,适合浓度(如泥饼),但易受水分、温度影响;

  • 电容法:利用污泥颗粒(导电或介电常数与水不同)改变探头间的电容值,间接反映浓度,适合低浓度、低导电性样品,但易受盐分(如海水、高盐废水)干扰。

四、不同原理技术对比(清晰选型)

为帮助理解不同原理的差异,下表汇总核心参数:


原理类型核心依据适用浓度范围优势局限典型应用场景
透射光法光强透射衰减(朗伯 - 比尔定律)0-5000mg/L(低中)成本低、低浓度敏感高浓度失效、易受污染 / 颜色影响自来水厂沉淀池、低浓度曝气池
散射光法光强散射强度1000-50000mg/L(中高)中高浓度准确、颗粒敏感浓度多重散射、怕气泡市政污水曝气池、浓缩池
透射 - 散射复合光的透射 + 散射融合0-100000mg/L(宽范围)覆盖广、兼顾高低浓度仍需定期清洁多数市政 / 工业污水处理全流程
超声波法超声波传播衰减50000-200000mg/L抗污染、不受颜色影响、穿透强低浓度误差大、怕气泡污泥脱水进料、高浓度浓缩池

五、传感器的 “通用工作流程"(原理之外的关键环节)

无论采用哪种原理,污泥浓度传感器的整体工作都需以下步骤,确保数据可靠:


  1. 信号发射:探头(光源 / 超声波发射器)发出稳定的物理信号(光 / 声波);

  2. 信号交互:信号穿过污泥样品,与悬浮颗粒发生作用(吸收 / 散射 / 反射);

  3. 信号接收:接收器捕获作用后的信号(透射光 / 散射光 / 衰减声波),转化为电信号;

  4. 信号处理:内置芯片对电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去除噪声),结合温度补偿(光 / 声速受温度影响)、校准曲线(预先标定),计算出浓度值;

  5. 数据输出:通过标准接口(如 4-20mA 模拟信号、RS485 数字信号)将浓度数据传输至 PLC、SCADA 等控制系统,或直接在本地显示屏显示;

  6. 校准维护:定期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液(如 Formazin 标准悬浊液)校准,避免探头污染、器件老化导致的误差。

污泥浓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本质是 **“物理信号与浓度的定量映射"**:


  • 光学法(尤其是复合光法)凭借低成本、宽覆盖,成为中低浓度场景的主流;

  • 超声波法凭借抗干扰、高穿透,成为高浓度 / 复杂工况的补充;

  • 实际选型需结合污泥浓度范围、液体特性(颜色、气泡、盐分)、成本预算综合判断,同时需重视定期校准与探头清洁,才能保证长期测量准确性。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拨打电话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