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久益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公司动态>>中国制造业整体地位正在发生改变
英国市场调查机构马基特公司今年1月发布的报告称,中国在供应链中的地位从Z初的廉价外包目的地转变为供应链中心。海客认为,如果说之前有中企逃离中国去国外投资建厂、同时有外企看中中国的市场优势来中国投资仅仅是个案的话,这一报告揭示了“中国制造”的整体地位正在发生改变。
马基特公司的这份报告提到的中国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采购商青睐的这一现象说明了中国有哪些优势?“中国不再是廉价商品采购地”反映了中国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于高质量的投资,中国经济又有什么样的吸引力?本文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德勇为我们解读中国世界工厂角色的嬗变。
今年1月,英国市场调查机构马基特(IHS Markit)公司发布的《采购新趋势》报告认为,中国在继续作为采购目的地的同时,“已不再是廉价外包业务的对象国”,而“一跃成为供应链的中心”。
这家总部位于伦敦的公司,据悉拥有的重要企业和政府客户数,超过了5万家,涵盖了85%的500强企业和世界的金融机构。因此,这份基于该公司2016年的一份以采购趋势为主题的调查而形成的报告,其合理性和性还是站得住脚的,对中国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判断,应该说是具有相当的说服力和可信度的。
优势
马基特公司的这份报告指出,更多的受访者表示将在中国、印度、其他亚洲以及墨西哥加大采购业务,而美国、欧盟和加拿大等发达和区域不再如往年那么受青睐。其中,对中国的采购意愿,相较于其他和区域,在2016年里为Z高。
更多采购商青睐中国、印度、其他亚洲以及墨西哥 图源:凤凰网
原因显而易见,低成本和完整的供应链体系。
随着人口红利的递减,中国劳动力成本已不可同日而语。*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与2006年相比,中国居民的平均工资已翻了一番。的确,劳动力成本上升,让一些*靠拼成本的企业开始撤离中国,转向成本更低的和区域。
然而,比之像美国这类的发达经济体,中国劳动力成本还是比较低的。尽管我们的劳动力成本在上升,但至少一定时期内依然在多数企业的可承受范围之内。 中国在供应链中的地位,与我们的低成本优势不无关系。
如果说劳动力成本是一方面,那么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中国拥有完整的供应链体系。
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辛苦努力,大量熟练的劳动力、优良的基础设施,以及灵活性的工厂等,构成了当今中国完整的供应链体系。这是其他和区域目前所无法具备的优势。 发达制造业外移所导致的供应链断裂,现在想重新弥合起来,其所耗费的成本和时间恐怕不是许多大企业所能承受得起的;一些发展中即便想复制我们这样的供应链,但受制于它们的结构性劣势,如大量熟练的劳动力、优良的基础设施等,其难度也是可想可知的。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仪表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