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一直是现代电力网络建设的主要设备,在发电、输变电、配电各环节都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得益于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和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变压器行业规模迅速扩张、产能大幅增长,但也存在着行业集中度低、技术水平陈旧等问题。“十三五”期间调整能源结构、建设智能电网等战略规划,为变压器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挑战:新能源发电技术成熟和进一步推广,将有力推动新能源配套变压器市场,但对变压器的安全稳定运行要求更为严格;“坚强智能电网”的升级改造工程不仅会创造增量市场空间,也将开启落后变压器升级的巨大存量市场,节能型、智能型变压器将成为行业发展趋势,传统变压器厂商的过剩产能面临淘汰压力;轨道交通建设提速、电动汽车的普及,都将为变压器行业创造新的增长点。节能、可靠、智能的变压器是我国建设新型电力网络的基石、是推动能源体系改革的重要保障。
1、新能源配套变压器有广阔市场空间
我国能源结构以化石燃料为主,由此形成的环境、资源压力日趋严峻,推动能源转型、建设清洁能源体系已刻不容缓。“十二五”期间,新能源发电取得了长足进步,到 2015 年,非火电发电量占比达 26.3%,较 2010 年上升 7 个百分点,能源结构得到有效改善。根据《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到 2020 年,非火电装机容量达到 7.7 亿千瓦,发电量占比提高到 31%。
新能源电站的建设催生了对发电端变电设备的需求, 有力拉动了变压器市场的持续增长,但也对相应变压器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可调度性差的特点,要求变压设备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风电站、太阳能电站所处环境相对恶劣、布局分散,对变压器的环境适应性要求较高,并应具有可视化的实时监控功能以降低维护频率;核电站对变压器的安全性要求*,需在使用期末仍能承受的地震和突发短路情况。新能源产业的高速发展,奠定了配套变压器产业的增长基础,也推动着变压器行业的技术革新。
(1)风力发电
① 风力发电概况
风电是目前新能源行业中技术Z成熟、经济性Z高、*发展潜力且基本实现商业化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之一。风电已在范围内实现规模化应用, 2000年以来风电占欧洲新增装机的 30%, 2007 年以来风电占美国新增装机的 33%美国还提出到 2030 年风电用电量占比将提升至 20%。随着风电技术的不断进步,风电成本持续下降,美国风电长期协议价格已下降到化石能源电价同等水平,电的经济性凸显。 4
② 中国风电产业发展历程
发展风电已成为许多推进能源转型的核心内容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深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风电产业在中国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1) 2006-2009, 2006 年《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实施开启了风电产业的黄金时代,风电装机容量快速增长,大量企业纷纷进入风电设备领域,风电设备国产化水平大幅提升。 2) 2010-2012, 201年风电行业进入转折,出现产能过剩、供过于求的趋势,并网难、“弃风”问题凸显, 2011 年集中暴发的大规模风电脱网事故促使出台一系列行业标准,风电场建设骤然减速,新增装机容量连续三年下滑。 3) 2013-2016, 2013 年开始风电行业止跌回升,进入稳健发展时期,同时呈现若干新趋势:小规模陆上风电场向大功率、海上风电发展,风电建设由集中“三北”向东部、南部发展,并网、消纳问题得到持续改善,风力发电成本下降、同时电价补贴政策出现收缩,风电产业由政策驱动型向市场驱动型转变。
截至 2016 年底,中国风电装机总量达 1.49 亿千瓦,占全国电源总装机的1-1-1499.03%,上网电量 2,410 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 4.02%,风电已成为中国继水电、煤电之后的第三大电源。
③ 中国风电产业市场前景
2016 年 12 月能源局颁布的《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风电发展的总体目标和相应措施:至 2020 年底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 2.1 亿千瓦,风电年发电量达到 4,200 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 6%;优化风电建设区位配置、推动风电消纳、提升风电技术水平、完善风电行业管理体制。按照陆上风电投资7,800 元/千瓦、海上风电投资 16,000 元/千瓦测算,“十三五”期间风电建设总投资将达到 7,000 亿元以上。中国风能资源充沛、风电产业链基础成熟、对清洁能源需求迫切,随着风电技术进步、成本下降、配置优化、体系完善,预期中国风电产业将进入持续健康发展期,未来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④ 风电配套变压器的发展状况与市场前景
风电站的建设对变压器的需求较高, 每台风力发电机都需要配置一台箱式变电站,电站还需若干台并网输电的高压主变压器及站用中低压变电设备。由于风力发电输出功率不稳定,变压器空载和负载损耗较高,对变压器的节能性要求较高;风电站布局比较分散且偏僻,变压器需要具有故障率低、免维护的特点;风电用变压器需要耐受风沙环境,尤其是海上风电用变压器,还需要能够承受海盐长期腐蚀,对可靠性要求很高。近年来随着风电装机容量持续上升,风电变压器行业迅速发展,技术不断成熟,成本持续下降,根据“十三五”规划中风电装机容量达 2.1 亿千瓦的发展目标,到 2020 年,风电配套变压器容量可能超过 2.3 亿千伏安,市场空间十分广阔。
(2)太阳能发电
① 太阳能发电概况
太阳能具有*性、 储量大、 清洁无污染等特点, 是目前应用技术比较成熟、资源分布Z为广泛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发电的利用方式分为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两种,其中光伏技术在范围内已得到规模化应用。截至 2015 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累计达到 2.3 亿千瓦,当年新增装机超过 5,300 万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的 20%,自 2006 年以来,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平均年增长率超40%。
② 中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历程
太阳能产业的周期性波动特点比较明显,经历了数轮繁荣与萧条的转换。中国太阳能产业高速成长始于 2004 年,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出于发展清洁替代能源的战略考量,开始大量建设光伏电站,由此催生了对太阳能电池板等光伏设备的巨大需求,在这一阶段中国的光伏设备产能迅速扩张。 2008 年金融危机以后,欧美光伏投资大幅*,为扶持光伏产业发展、消化过剩光伏产能,加快新能源体系建设, 2010 年推出了金太阳示范工程及一系列补贴政策,以推动中国从光伏组件生产基地向光伏发电应用市场转变,实现从制造端到市场端的产业链延伸,积极的政策环境带来了光伏电站的爆发性投资,但获取补贴为导向的这一轮光伏跃进也带来了重视电站建设、 轻视并网配套和经济效益等隐患。 2011 年至 2013 年,随着产能过剩、成本高、并网难等一系列问题凸显和补贴政策的收紧,光伏电站建设步伐趋缓,产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2014 年以来,虽然电价补贴等政策逐渐收紧、平价上网已成趋势,但伴随着光伏技术进步、装机成本下降、发电效率提升、并网配套完善、落后产能退出、竞争环境改善等,太阳能产业开始复苏并逐渐进入市场主导的可持续性发展轨道。
目前,我国已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太阳能产业政策体系,明确了价格、补贴、税收、并网等多个层面的政策框架,确立了行业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太阳能制造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发电技术快速进步,光电转化效率持续提升,太阳能发电规模显著扩大。 2016 年中国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 3,479 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达 7,742 万千瓦
③ 中国太阳能产业的市场前景
2016 年 12 月能源局颁布的《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太阳能发展的总体目标:到 2020 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 1.1 亿千瓦以上,发电量达 1,500 亿千瓦时;光伏发电电价水平在 2015 年基础上下降 50%以上,在用电侧实现平价上网目标;*晶体硅光伏电池产业化转换效率达到 23%以上。规划重点提出要推进分布式光伏建设和微电网配套工程, 优先消纳分布式光伏发电量,建设分布式发电并网运行技术支撑系统并组织分布式电力交易等措施。可以预见“十三五”期间, 太阳能产业尤其是分布式光伏电站和太阳能热发电将得到持续稳定发展。
④ 太阳能配套变压器的发展状况与市场前景
太阳能电站通常每 2 台 500 千瓦发电机组配置一台 1 千伏安变压器, 电站也需若干台并网输电的高压主变压器及站用中低压变电设备, 太阳能电站建设对变压器需求较高。随着光伏发电技术发展和大功率逆变器的研制,太阳能发电配套变压器逐步向大容量、集成化发展;集中式光伏电站通常安装在日照强烈的荒漠或者高原地带,要求相应变压器具备较强环境适应能力。太阳能发电进入稳健发展轨道,有力推动了配套变压器市场,根据“十三五”发展规划,到 2020 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 1.1 亿千瓦,相应配套变压器容量也将可能达 1.1 亿千伏安9,具有较大增长空间。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仪表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