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武汉华顶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技术文章>>HD2305绝缘电阻测试仪使用方法
液晶显示屏说明
图2:液晶显示屏显示内容
表4: 液晶显示屏显示内容说明 | ||
序号 | 定 义 | 说 明 |
(1) | 电池状态 | 当用电池供电时该符号点亮,电池快用完时为空格闪动 |
(2) | 模拟阻值刻度 | 用来显示测试阻值的范围 |
(4) | 高压告警 | 当仪表测试键按下并有高压输出时该符号点亮 |
(5) | 放电 | 测试完毕松开测试键后如果测试端存在残留高压则该符号显示,仪器内部正在对残留高压放电。 |
(6) | 高压电压值 | 输出高压值或放电电压值 |
(7) | 测试结果 | 测试的阻值结果,有效数字为3位,无穷大显示为: “---” 测试的吸收比或计划指数结果 |
(8) | 测试结果的单位 | 测试结果的单位:KΩ,MΩ,GΩ |
(9) | 测试编号(次数) | 可保存1-19次的测试结果数据 |
(10) | 计时符号 | 当处于测试状态时,该符号闪动,正在测试计时。 |
(11) | 测试时间 | 测试时显示的时间 |
(12) | min:sec | 时间格式为:分钟:秒 |
(13) | Time1 | 到时间提示,缺省值为:15秒 |
(14) | Time2 | 到时间提示并计算吸收比,缺省值为:1分钟 |
(15) | Time3 | 到时间提示并计算极化指数,缺省值为:10分钟 |
(16) | K | 吸收比符号,当到Time2计算完吸收比后,在(7)中显示结果,并点亮该符号。 |
(17) | PI | 极化指数符号,当到Time3计算完极化指数后,在(7)中显示结果,并点亮该符号。 |
(18) | MEM | 存储符号,当按存储键显示测试结果时,该符号点亮 |
第三章 使用方法
一、准备工作
注意:当次使用仪表时,需充电6小时。否则仪表不能正常工作。充电方法详见“电池充电”的相关内容。
1、 试验前应拆除被试设备电源及一切对外连线,并将被试物短接后接地放电1min,电容量较大的应至少放电2min以免触电和影响测量结果。
2、 用干燥清洁的柔软布擦去被试物的表面污垢,必要时先用汽油洗净套管的表面积垢,以消除表面漏电电流影响测试结果。
3、 将带高压测试线红色插头端插入(3)LINE端,绿色插头端插入(2)GUARD端,另一端探针或夹子接于被试设备的高压导体上。将测试线副线(绿色)插入(2)GUARD端(右手边),另一端接于被试设备的高压护环上,以消除表面泄漏电流的影响(详见“屏蔽端的使用方法”相关内容。将另外一根黑色副线测试线插入地端(EARTH)(1)端,另一头接于被试设备的外壳或地上,如图2所示。
图3:测试端接线图
注意:在接线时严禁将LINE与GUARD长时间短路,以免发生过载现象!
二、开始测试
1、转动波段开关(9)选择需要的测试电压,这时如果电源正常则电源指示灯(6)应发绿光,如欠压则发红光。
2、仪器开始自检并初始化。
3、按下或锁定测试键(7),测试编号自动累加开始测试。这时高压状态指示灯(6)和液晶屏上高压警示符号点亮并且仪表内置蜂鸣器发出警示音,代表LINE端(3)有高压输出。时间标志符号(10)开始闪动。
警告:测试过程中,严禁触模探棒前端裸露部分以免发生触电危险!
注意:按下测试键(7)前,显示屏有可能显示上一次存储的测试结果,如图4所示。
图4:存储的测试结果
4、 这时液晶屏进入测试状态显示模式,见图5所示。
图5:测试状态液晶显示界面
5、仪表每隔一定时间发出提示音(缺省值->Time1:15秒、Time2:1分钟、Time3:10分钟)。
6、根据所需要的测试结果(连续测试、吸收比测试、极化指数测试),松开测试键(7)。这时仪表停止高压输出,并自动计算、显示测试结果(各个时间状态的电阻值、吸收比、极化指数)。按动上键或下键(5)可循环显示本次测试结果(当前阻值、15秒(Time1)阻值、1分钟(Time2)阻值、10分钟(Time3)阻值、吸收比、极化指数)。
注意:吸收比测试时间应大于1分钟,极化指数的测试应大于10分钟。每次测量的时间长为10分钟,10分钟以后仪表会自动关闭高压,并自动计算、显示测试结果。
警告:试验完毕或重复进行试验时,必须将被试物短接后对地充分放电(仪表也有内置自动放电功能,不过时间较长)才能保证人身安全和下次测量的准确性!
7、 需连续进行第二次测量时,再次按下或锁定测试键(7),按4-6步骤执行。(仪表可连续进行19次测量,超过19次从第1次开始并覆盖第1次的结果。每次测量结果都自动保存,以便日后调阅。)。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仪表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