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范围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虽然走在前列,但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却明显滞后。消费者在新能源汽车使用过程中面临充电桩标准不统一、充电站分布不合理等问题仍悬而未决。对比国外经验,现场动平衡测试仪我国车企对充电设施建设的参与度较低或是消费者充电难的症结。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车企参与建桩的比例仅为10%。车企为何积极性不高,这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有哪些影响,如何打破这一僵局?请看深度报道。
在中国,“造桩运动”的执行者往往是在社会资本驱动下出现的零零散散的运营公司,而背后的主导者、管理者则是政府。以北京为例,今年2月20日,北京市科委、发改委、财政局等五个部门发布文件,公布了今年的北京市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同时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负责充电桩的规划、建设和运营事宜。
政府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可见一斑,且政策的出台、调整,直接决定了相关领域的风向。现场动平衡测试仪在业内人士看来,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近年的高速发展是在两件事推动下产生的:一是,2014年国家电网宣布允许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充换电设施,这为充电基础设施高速发展提供了条件;二是,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相继出台,透露出政府鼓励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的积极信号,相关奖励政策的随后出台更是刺激了资本涌入。由此,充电桩生产、运营企业层出不穷,充电基础设施的数量及密度得到快速提升。
有意思的是,中国车企对于进入充电领域表现出的兴致却不高。综合来看,目前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参与者主要由第三方设备商、电力公司、社会化充电运营商及车企等多方构成,现场动平衡测试仪但车企并非主流。尤其是在公共充电设施领域,前三者占比zui高,车企参与建桩的比例不足10%。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仪表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