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州万安电热电器有限公司>> BC2550高压绝缘电阻测试仪
产地 | 国产 | 加工定制 | 是 |
---|
BC2550高压绝缘电阻测试仪 数显高压绝缘电阻测试仪 电阻测试仪简介:
我公司生产的BC2550型绝缘电阻测试仪采用超薄形张丝表头、多种电压等级输出、容量大、抗干扰强、交直流两用(C型)、操作简单、具有时间提示功能。是测量变压器、互感器、发电机、高压电动机、电力电容、电力电缆、避雷器等绝缘电阻的理想测试仪器。
产品特性:
◆ BC2550型在2500V高可测100GΩ, 在5000V高可测200GΩ;
◆ 额定的输出电压保持在BC2550型为20MΩ/40MΩ,这使得仪表能够精确测量较低的绝缘阻抗。
◆ 自动转换的高低范围双刻度指示, 彩色刻度易于读识, 并且有LED显示相应色彩。
◆ 整机采用ABS塑料机壳便携式设计,具有抗*力强、结构紧凑、外观精美。
◆ 仪表采用超薄型张丝表头,抗震能力强。
◆ 交直流两用,内置可充电池和智能充电模块,整机输出功率大(C型)。
◆ 是测量变压器、互感器、发电机、高压电动机、电力电容、电力电缆、避雷器等绝缘电阻的理想测试仪器。
BC2550高压绝缘电阻测试仪 数显高压绝缘电阻测试仪 电阻测试仪使用说明:
(1)有多种电压输出选择BC2000(2500V/5000V)、BC2010(500V、1000V、2500V、5000V),测量电阻量程范围可达0~200GΩ,电阻量程范围可自动转换,并有相应的指示。
(2)两种方式同步显示绝缘阻值。机械指针采用超薄型张丝结构抗震能力强。机械指针的采用可容易观察绝缘电阻的变化范围,点阵液晶屏的采用可指导用户操作仪表并可精确得出测量结果。
(3)机械表头与液晶屏合二为一。双刻度显示,量程自动转换。彩色刻度易于读识,并有LED显示相应色彩。
(4)采用嵌入式工业单片机和实时操作软件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抗*力强,仪器可自动计算吸收比和极化指数,无须人工干预。
(5)操作界面友好,各种测量结果具有防掉电功能,可连续存储20次的测量结果。
(6)仪表产生高压时,有提示音输出。
(7)内置残留高压放电电路,测试完毕可自动放掉被测设备上的残留高压。
(8)交直流两用,配置可充电池和交流适配器。
(9)仪表采用便携式设计,便于野外操作。
(10)高压短路电流≥3mA,是测量大型变压器、互感器、发电机、高压电动机、电力电容、电力电缆、避雷器等绝缘电阻的理想测试仪器。
产品别名:
双显绝缘电阻测试仪、绝缘电阻测试仪、数字式兆欧表、电子兆欧表、绝缘表、兆欧表采用嵌入式工业单片机实时操作系统,超薄形张丝表头与图形点阵液晶显示器*结合,系列表具有多种电压输出等级(500V、1000V、2500V、5000V)、容量大、抗干扰强、指针与数字同步显示、交直流两用、操作简单、自动计算各种绝缘指标吸收比、极化指数、各种测量结果具有防掉电功能等特点。是测量大容量变压器、互感器、发电机、高压电动机、电力电容、电力电缆、避雷器等绝缘电阻的理想测试仪。
由仪表线路端产生的高压经过负载电阻Rx,流回仪表地端。经内部电路采样分两路信号,一路经V/I转换驱动指针表头,另一路经A/D转换,由单片机进行处理,结果由液晶屏显示。同时单片机处理高压幅值及电源电压信号。
测量步骤
开启电源开关“ON/OFF”,选择所需电压等级,开机默认为500V档,选择所需电压档位,对应指示灯亮,轻按一下高压“启停”键,高压指示灯亮,LCD显示的稳定数值乘以10即为被测的绝缘电阻值。当试品的绝缘电阻值超过仪表量程的上限值时,显示屏*显示“1”,后三位熄灭。关闭高压时只需再按一下高压“启停”键,关闭整机电源时按一下电源“ON/OFF”。
注:测量时,由于试品有吸收、极化过程,绝缘值读数逐渐向大数值漂移或有一些上下跳动,系正常现象。
符号含义
测量绝缘电阻时,线路“L”与被测物同大地绝缘的导电部分相接,接地“E”与被测物体外壳或接地部分相接,屏蔽“G”与被测物体保护遮蔽部分相接或其他不参与测量的部分相接,以消除表泄漏所引起的误差。测量电气产品的元件之间绝缘电阻时,可将“L”和“E”端接在任一组线头上进行。如测量发电机相间绝缘时,三组。
1,高压绝缘电阻测试仪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是直流高压发生器,用以产生一直流高压。
第二是测量回路。
第三是显示。
(1)直流高压发生器
测量绝缘电阻必须在测量端施加一高压,此高压值在绝缘电阻表国标中规定为50V、100V、250V、500V、1000V、2500V、5000V…
直流高压的产生一般有三种方法。*种手摇发电机式。 目前我国生产的兆欧表约80%是采用这种方法(摇表名称来源)。第二种是通过市电变压器升压,整流得到直流高压。一般市电式兆欧表采用的方法。第三种是利 用晶体管振荡式或脉宽调制电路来产生直流高压,一般电池式和市电式的绝缘电阻表采用的方法。
(2)测量回路
在前面讲的摇表(兆欧表)中测量回路和显示部分的合二 为一的。它是有一个流比计表头来完成的,这个表头中有两个夹角为60°(左右)的线圈组成,其中一个线圈是并在电压两端的,另一线圈是串在测量回路中的。 表头指针的偏转角度决定于两个线圈中的电流比,不同的偏转角度代表不同的阻值,测量阻值越小串在测量回路中的线圈电流就越大,那么指针偏转的角度越大。另 一个方法是用线性电流表作为测量和显示。前面用到的流比计表头中由于线圈中的磁场是非均匀的,当指针在无穷大处,电流线圈正好在磁通密度强的地方,所以尽管 被测电阻很大,流过电流线圈电流很少,此时线圈的偏转角度会较大。当被测电阻较小或为0时,流过电流线圈的电流较大,线圈已偏转到磁通密度较小的地方,由 此引起的偏转角度也不会很大。这样就达到了非线性的矫正。一般兆欧表表头的阻值显示需要跨几个数量级。但当用线性电流表头直接串入测量回路中就不行了,在 高阻值时的刻度全部挤在一起,无法分辨,为了也要达到非线性矫正就必须在测量回路中加入非线性元件。从而达到在小电阻值时产生分流作用。在高电阻时不产生 分流,从而使阻值显示达到几个数量级。随着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显表逐步取代指针式仪表。
绝缘电阻数字化测量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其中压比计电路就是其中一个较好测量电路,压比计电路是由电压桥路和测量桥路组成。这两个桥路输出的信号分别通过A/D转换再通过单片转换成数字值显示。
电气绝缘不仅仅是包着电线的塑料聚合物材料,它是由电缆绝缘层、套管绝缘子、线管内空间、马达和通用设备组成的完整系统。机械压力、污染和温度变化都能造成这些组件随时间而恶化,使电流发生漏泄。电流漏泄会产生以下的几个问题:
1,当电流穿过绝缘层时产生热量,会使绝缘层恶化,直到终绝缘失效,并会形成火灾隐患。
2,漏泄电流必需返回至源极,它将流经任何可用的导体、线管、管道、水或大地返回到源极。这种不利的电流会产生危险的电压。
3,漏泄电流是没有效率的。经绝缘层漏泄的电流并不能驱动马达、发光或加热,但是仍然会产生消耗。
4,漏泄电流会引起过流保护装置跳闸,使马达和变压器过热。
结果就是差的电气绝缘造成设备发生故障、生产线停工。现在,没有哪个工厂能够经受得住计划外的停工.“客户需要快速诊断故障。没有人愿意损失生产时间,并且许多客户都急切地想知道他们是需要修理设备呢还是需要简单地进行更换。”
一个电气系统就象是管道系统一样,电压好比是液体压力,电流好比是液体的流速,而电气绝缘就好比是管壁。绝缘防止电子从导体发生漏泄――其作用的大小是用绝缘电阻表示的。有效的绝缘电阻系统具有高的电阻值,通常大于几个兆欧(MΏ)。差的绝缘系统具有较低的绝缘电阻。
为了发现管道系统中的渗漏,您需要对其加压。由于在水压高时容易发现渗漏现象,所以您不能关闭自来水来检查渗漏。但是,您会限制可用的自来水,这样就能够在发现大的漏洞时不至于在周围喷洒出太多的水。比较理想的测试是在高(但也并不是特别高)压下提供有限的水量。这正是电气绝缘测试仪要做的事情。
绝缘测试仪(兆欧表)会在绝缘系统上加直流电压,并测量由此产生的电流。这样就能够计算并显示绝缘的电阻值(绝缘将电流束缚在电线中的程度,或者说防止电流漏泄的程度)。
便携式绝缘测试仪(兆欧表)一般输出的测试电压为50 V、100 V、250 V、500 V 或 1000 V。正象在管道系统中那样,目的是提供一个并非是特别高的压力(电压)。我们希望发现已有的漏泄,但是并不希望对系统造成过应力而产生新的漏泄。较低的电压用于低压系统,例如、网络或控制线路;较高的压力用于测试电力系统绝缘。
通过测试系统中不同组件的绝缘电阻(变压器、开关装置、导线、马达),技术员就可以隔离并修复发生故障的部件。
技术员利用测试来检验导线和地或者相邻导线之间的高绝缘电阻。两个常见的例子就是测试马达绕组和马达底座之间的绝缘,以及检查相导体和搭铁线/机笼之间的电阻。
在给系统加电之前,利用绝缘测试验证它是健全的,能够改善系统的性能;绝缘测试能够发现制造工艺问题和设备缺陷,而这些问题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一般是发现不了的。在欧盟,该项测试是强制性的,即使对小的民用系统也是如此。
1.转动波段开关在任意一电压档,此时电源接通。
2.在选择测试编号状态下,可按动设置键(12)进入查询测试结果状态。
3.按动上下键(12)来增加和减少测试结果的编号。(相应的编号反黑)。
4.选择好编号后,按动测试键(10)可进入该编号的测试结果,按动上下键(12)可查询该编号测试结果(当前阻值、15秒阻值、60秒阻值、10分钟阻值、吸收比、极化指数)。
5.查询完毕,按动设置键(12)返回准备测试状态。
6.如需查询再次查询可再次按动设置键(12)。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仪表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