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十四五”,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依然是业界的热门话题。国家亦指出,继续坚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不动摇。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步伐,需要在实际应用中不断解决问题中成长,并探索创新应用。
在新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去虚求实”,以实际应用出发,于4月1日在深圳南山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一场“工业互联与智能制造创新应用论坛”,邀请CC-Link协会、贝加莱、雷赛智能、华龙讯达、思谋5家业内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聚焦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和成果,探讨工业通信、数字孪生等工业联与智能制造前沿技术,并分享相关实践应用案例,为行业新一轮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会议现场
制造工厂联网与CC-Link网络
——CC-Link协会中国支部 顾问
疫情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但疫情的出现使生产模式和产业链供需链都发生了改变,加速各行业对智能化、数字化的需求。那么,后疫情时代,作为主流的工业网络通信组织机构,CC-Link协会家族在智能工厂可以做些什么?
CC-Link协会中国支部顾问鹏通过“CC-Link协议家族产品在8K电视智能生产线的应用”等多个案例,分享了基于CC-Link协议家族的伺服、变频器、机器人等产品在智造系统生产中的互联互通的作用。对于未来工业网络的发展趋势,他认为,TSN改变制造业的未来,5G加速工业网络的传输。*推出的CC-Link IE TSN 可以实现正确的时间戳信息和高精度的分析、网络协议的整合、高度运动控制,并积极探索无线5G的运用以及5FA(OT)与IT的融合,与安全的两立。
工业通信与制造业发展
——贝加莱工业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 技术传播经理 宋华振
工业通信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贝加莱工业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 技术传播经理宋华振从制造的本质、现场总线在制造业的发展过程和趋势,总结出当下工业通信的连接需求。
他认为,网络与通信的未来是OPC UA over TSN。OPC UA拥有广泛适用性、IEC标准与测试、兼容性、集成语义工具、安全性、即插即用、信息建模、现有传输SoA几大特点。而时间敏感型网络(TSN)是当下工业网络热门技术,TSN技术与OPC UA技术融合,可实现三大功能:时钟同步,数据调度,系统配置。作为TSN的,贝加莱在2019 SPS展上发布了TSN批量化产品,目前为止,OPC UA TSN 产商架构图中已与ABB、WAGO、KUKA、罗克韦尔自动化等企业达成合作。展望未来,他认为,制造工厂、机器制造、测试验证、大学、技术提供商、标准化组织、芯片厂商、控制系统、通信设备、传感器这些关键将形成OPC UA over TSN-未来通信生态系统。
基于5G+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与实践
——深圳华龙讯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助理 陈曦
华龙讯达是工信部试点示范的工业互联网赋能平台公司,也是工信部推荐的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中国智造”专题企业,其在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设备级、工厂级和产业级数字孪生领域具有技术优势。华龙讯达董事长助理陈曦在会上展示了公司取得的这些成绩。
陈曦介绍了公司主流工业设备设施数据采集和边缘计算设备“机器宝”、木星数字孪生平台、木星数据建模平台、木星工业物联网平台、木星工业互联网平台、木星智能控制等系列平台和优势,助力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他阐述了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生产过程仿真、基于数字孪生的工艺质量过程管控和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等案例的实施。并分享了数字化孪生技术及平台在高铁、核电、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离散制造、智慧轨道交通等行业的应用,让与会观众更深入了解这些创新技术及平台在各行业所带来的作用和价值。
雷赛智能整体方案应用案例分享
——深圳市雷赛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技术总监 杨力
雷赛智能是国内运动控制领域,公司步进产品连续多年产销占据。去年,公司在深圳中小板上市。本次论坛,雷赛智能应用技术总监 杨力针对雷赛智能整体方案应用案例进行了分享。他分析了智能控制的产业和技术发展趋势,介绍了在此趋势下,雷赛智能的PMC系列中型PLC、L7&L8系交流伺服等产品整体解决方案,在光伏行业的硅片检测分选和激光开槽机、锂电行业的叠片定位检测和电池模组产线、物流行业的分拣、包装行业的枕式包装的智能化应用。
杨力表示,雷赛智能专注运动、视觉、过程三大方面技术,聚焦11大行业,打造行业解决方案生态圈,带给合作伙伴更多的价值。
智能制造过程中AI的应用
——深圳思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商务总监 赵安
深圳思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商务总监赵安分享了智能制造过程中AI的应用,从AI的部分视角看智能制造。思谋拥有SMore Edge系列、SMore ViMo、AOI + 思谋AI 等产品系统,尤其是SMore ViMo工业AI平台,这是思谋研发的一款全链路工业视觉AI端到端系统,主要包括物体分类、缺陷检测、图像分割以及OCR四大核心算法。可为工业制造提供全流程、一站式AI赋能和管理能力,打造智能制造标准化AI交付体系。
赵总监通过传动轴承外观缺陷检测、无线充电纳米晶缺陷检测等应用案例,阐述了运用视觉AI技术,不仅可实现生产物料全线数字化、全流程溯源,还可进行产品质量检测,从而降低人力成本和能耗,提升产能和良品率。目前,公司已为半导体、电子制造、汽车、新能源等泛工业的多个领域的集成商、设备商、终端客户、合作伙伴交付了多个项目!
2021年3月18日,专业3D测量专家——深圳市深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深视智能)在Vision China上海展同期举行新产品发布会,重磅推出SR9000系列3D轮廓测量仪,以及SC系列光谱共焦传感器,进一步拓展其机器视觉产品组合。
随着未来工业控制对精准度和自动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细分领域3D机器视觉将在许多痛点型应用场景中大显身手,成为当前智能制造最炙手可热的技术之一。
成立于2014年的深视智能,是一家主攻机器视觉行业精密3D测量系统研发的国家,曾推出了国内超高速激光3D轮廓测量仪,以及高精度点激光位移传感器、光谱共焦位移传感器等多款拳头产品,并拥有机器视觉、3D算法、光学成像、硬件加速、精密测量等核心技术。
拓路前行,未来。“深视智能以技术为导向,坚持自主研发”深视智能CEO王刚奎在发布会上表示,“人因梦想而伟大,深视智能因梦想而生!深视智能的愿景是成为一家的光学精密量测高科技企业,SR9000系列的推出,表明中国的智能制造可以领导未来世界发展的方向。”
深视智能CEO王刚奎
深视智能CTO金少峰指出,“SR9000系列是我们用工匠精神,经过无数个昼夜精心打磨出来的新一代产品。它的一系列技术性突破,为3D测量行业带来一款革新性产品。”
深视智能CTO金少峰
SR9000系列3D轮廓测量仪为而生,重构了CMOS传感器,重新定义了光学,并拥有3D算法:
- 重构CMOS传感器:像素6400点,动态范围提升30%,信噪比提升20%;
- 重新定义光学:畸变减小50%,口径增加100%,成像清晰提升30%,采用纳米涂层等消光技术抑制杂散光;
- 的D算法:杂散抑制算法,信噪比提升,透明半透明荧光材质,多帧宽动态。
SR9000系列3D轮廓测量仪
线激光SR9000系列,作为深视智能迭代产品,也是在光学精密量测设备产品中深耕挖掘的一次创举。这款设备具有深视线激光产品里最高的分辨率;同时,作为国内外第一款X轴轮廓点数达到6400点的线激光传感器,深视再一次最站在行业技术前沿;另外基于对光学更加深入的研究,在产品中进行了优化设计,很好的解决了杂散光等问题,为现场应用提供了更好的解决办法。
SR9000系列同时带来了优质的用户体验:
- 简单易用的SDK和DEMO示例:提供多种语言的开发对接DEMO示例,接入方便、快速开发;
- 专用的算法库SDK:集成丰富的3D检测算法库、多相机标定算法库等实用工具;
- 专用的控制器:双相机同步触发、廓算法、支持PC端、示波器功能;
- 丰富的硬件接口:支持单端/差分编码器、5V/12V/24VV、RS232高速I/O。
发布会上推出的SC系列光谱共焦传感器,同样是深视智能一款创新科技产品,具有超小体积,超大角度,超小光斑等特点。
光谱共焦传感器,研发难度很高,深视智能不仅克服了重重技术困境,同时坚持创新与自主研发,使这款传感器拥有*角度特性,最大镜面检测角度高达±60°,在行业内处于水平。同时,10khz的超高检测速率与适用于各种材料的性能,使这款设备拥有更好的检测适应性。
SC系列光谱共焦传感器
核心竞争力:
- 超高检测速率,最快可达10KHz采样频率;
- 超高直线性,可达0.01% F.S.线性度;
- 超小光斑,超高横向分辨率:最小光斑直径为5.8um;
- *角度特性,最大镜面检测角度可达±60°;
创新科技,贯彻“创新、严谨、分享、共赢”的企业发展价值观,深视智能在推动3D视觉行业创新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全新的SR9000系列3D轮廓测量仪以及SC系列光谱共焦传感器,不仅彰显了深视智能的创新实力,也为其业务版图增添了重要一环,将为客户降低人工制造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高经营效益等方面,做出的贡献。
即便未来仍旧荆棘丛生,但深视智能将一直勇往直前,他们的目标从不止眼前的突破,而是未来更高更的行业目标而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