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潍坊一辰环保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污水工程>>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 大连地埋一体化生活废水处理设备采购报价
设计依据和原则
设计依据:
(1)《卫技新村地理位置图》
(2)《卫技新村规划图》
(3)《卫技新村住宅小区平面布置图》
(4)《卫技新村图住宅小区管道系统图》
(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97年版) (GBJ14-87)
(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96)
(7)《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J11-86)
设计原则:
(1)严格遵循现行环保及工程建设的法令、法规、规定、标准。
(2)根据现污水水质水量的排放实际情况,选择综合治理,现实可行的工艺。
(3)处理工艺技术*可靠、投资少、运营省、高效节能、管理方便。
(4)处理场地处于卫技新村住宅小区内,工程设计与布局应与区域地形地貌协调,充分体现园林化的特色。
(5)四优先原则:工艺流程*安全可靠优先;运行管理便利、经济优先;环境绿化、美化优先;有利于环境经济持续发展优先。
污水处理系统高程布置的一般原则/大连地埋一体化生活废水处理设备采购报价
(1)选择一条距离zui长,水头损失zui大的流程进行水力计算,并应适当留有余地,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处理系统能够运行正常。
(2)计算水头损失时,一般应以近期zui大流量(或泵的zui大出水量)作为构筑物和灌渠的设计流量;计算涉及远期流量的灌渠和设备时,应以远期zui大流量为设计流量,并应考虑设计时的备用水头。
(3)污水处理后应能自流排入下水道或水体,包括洪水季节(一般按25年一遇防洪标准考虑)。
(4)布置高程时既要考虑某些处理构筑物(沉淀池、调节池、沉砂池等)的排空,但构筑物的挖土深度又不宜过大,以免土建投资过大和增加施工的困难。
(5)在作高程布置时还应注意污水流程与污泥流程的配合,尽量减少需提升的污泥量。污泥干化厂、污泥浓缩池、消化池等构筑物的高程的确定,应注意它们的污泥水能自动排入污水入流干管或其他构筑物的可能性。
(6)进行构筑物高程布置时,应与厂区的地形、地质条件相。当地形有自然坡度时,有利于高程布置;当地形平坦时既要避免二沉池埋入地下过深,又要避免沉砂池在地面上架的过高,这样会导致构筑物造价的增加。
高程计算
a.污水部分水头损失计算
1.进水渠——粗隔栅
查有关手册可知:水头损失可取:0.12 ;(设计取进水管底标高为0.000m)
2.粗隔栅:
查有关手册可知:水头损失可取:0.10 ~0.25m,本设计考虑流量较小,隔栅较小,因此水头损失取0.2m;
3.粗隔栅——污水提升泵房
输水管采用的钢管,管长为2.411m,局部损失取沿程损失的30%;
有以上可得:查水力计算表:得到h=0.056m
4.集配水池:
查有关手册可知:水头损失可取:0.25m;
5.集配水池——竖流式初沉池:
输水管采用的钢管,管长为11.375m,局部损失取沿程损失的30%;考虑一座损坏时只有一座能工做,这做初沉池将承担所有水量;
有以上可得:查水力计算表:h=0.265m
6.竖流式初沉池:
查有关手册可知:水头损失可取:0.40 ~0.50m,本设计取0.45m;
7.初沉池——CAST:
输水管采用的钢管,管长取zui不利的管段计算,管长为21.85m,局部损失取沿程损失的30%;
有以上可得:查水力计算表:h=0.508m
8.CAST反应池:
查有关手册可知:水头损失可取:0.45 ~0.50m,本设计取0.45m;
b.污泥部分水头损失计算
1.CAST池——浓缩池:
输送管采用的钢管,水头损失查相关手册可知:取0.6m;
2.浓缩池:
由于本设计没有设置污泥干化设施,而是直接将污泥浓缩后用卡车运走,由专门污泥处理厂集中处理,水头损失不必计算。
活性污泥工艺的发展趋势/大连地埋一体化生活废水处理设备采购报价
通过几十年的研究与实践,活性污泥工艺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完善的工艺。在池形、运行方式、曝气方式、载体等方面已经很难有较大的发展。用常规手段也已经很难在生物学方面有所突破。有学者认为该工艺未来两个大的方向是膜分离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1)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用膜分离代替沉淀进行泥水分离,可带来活性污泥工艺的以下变化:
①不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在调控活性污泥系统时,不必再考虑污泥的沉降性能问题,从而使工艺控制大大简化;
②曝气池的污泥浓度将大大提高(MLSS可以大于20000mg/d)从而使系统可在超大泥龄、超低负荷状态下运行,充分满足去除各种污染物质的需要;
③在同样的处理要求下,可使曝气池容积大大减小,节省处理厂的占地面积;
④污泥浓度的提高,将要求较高的曝气速率,因而纯氧曝气将随着膜分离而被大量采用。
(2) 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
目前分子生物技术已开始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为搞清聚磷菌除磷的生化机理,已开始用分子诊断技术获取聚磷菌的遗传信息。现在从活性污泥中已发现的30多种丝状菌中,只有4种准确命名及生物分类学定位,因为这些丝状菌大部分无法进行分离纯培养。目前正用分子诊断技术进行这些丝状菌的生物学定位,以进一步准确了解其特性。
分子诊断技术的大量应用,活性污泥微生物基因库的建立,在此基础上用基因技术培育具有高效活性的污泥菌种,进一步提高处理效果,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仪表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