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莼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免费会员

细胞凋亡检测·有丝分裂的周期变化

时间:2017-8-7阅读:119
分享:

细胞凋亡检测在细胞分裂期,明显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人们为了研究方便,把分裂期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其实,分裂期的各个时期的变化是连续的,并没有严格的时期界限。
前期
细胞分裂的前期,明显的变化是细胞核中出现染色体。分裂间期复制的染色体,由于螺旋缠绕在一起,逐渐缩短变粗,形态越来越清楚。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这个时期的细胞,可以看到每一条染色体实际上包括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单体,这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不是*分离开的,而是由一个共同的着丝点连接着。在前期,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同时,从细胞的两极发出许多纺锤丝,形成一具梭形的纺锤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
中期
细胞分裂的中期,纺锤体清晰可见。这时候,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的两侧,都有纺锤丝附着在上面,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一个平面上。这个平面与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类似于地球上赤道的位置,所以叫做赤道板。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清楚。
后期
细胞分裂的后期,每一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原来连接在同一个着丝点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也随着分离开来,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使细胞的两极各有一套染色体。这两套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是*相同的,每一套染色体与分裂以前的亲代细胞中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是相同的。
末期
当这两套染色体别到达细胞的两极以后,每条染色体的形态发生变化,又逐渐变成细长而盘曲的丝。同时,纺锤丝逐渐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核膜把染色体包围起来,形成了两个新的细胞核。这个时候,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了一个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的*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了新的细胞壁。后,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大多数子细胞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状态。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与植物细胞的基本相同。不相同的特点是:*,动物细胞有中心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产生了一个新的中心粒,因而细胞中有两组中心粒。在细胞进行分裂的过程中,一组中心粒的位置不变,另一组中心料移向细胞的另一极。在这两组中心粒的周围,发出无数条放射状的星射线,两组中心粒之间的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第二,动物细胞分裂的末期,细胞的中部并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凋亡检测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后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每部分都含有一个细胞核。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了两个子细胞。
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可见,细胞的有丝分裂对于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Anti-phospho-IRS1(Tyr895)/FITC   荧光素标记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1抗体IgG    规格:     0.2ml
Anti-phospho-IRS1(Tyr1222)/FITC   荧光素标记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1抗体IgG    规格:     0.2ml
Anti-phospho-IRS1(Ser1101)/FITC   荧光素标记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1抗体IgG    规格:     0.2ml
Anti-phospho-IRS1(Ser302) /FITC   荧光素标记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1抗体IgG    规格:     0.2ml
Anti-phospho-IRS1(Ser332/336)/FITC   荧光素标记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1抗体IgG    规格:     0.2ml
Anti-phospho-IRS1(Ser612)/FITC  荧光素标记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1抗体IgG    规格:     0.2ml
Anti-phospho-IRS1(Ser636/639) /FITC  荧光素标记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1抗体IgG    规格:     0.2ml
细胞凋亡检测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