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博斯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免费会员

村镇污水处理现状

时间:2018/3/6阅读:115
分享:

截止到2015年我国有6.076亿农村人口,分布在270多万个自然村,每年产生污水量达100亿吨左右。由于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普遍存在厂网建设不完善,水平低下的问题,导致农村污水处理率不足10%,仍有大部分的污水未经处理就任意排放。相比于目前城镇污水90%以上的处理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任重而道远。

    2018年2月初,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18*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谋划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设计。乡村成为了环保领域的新蓝海。

    村镇污水处理现状

    村镇污水厂建设缓慢,多数污水厂“建而不用”。

    据悉,从2008年开始,国家提出并实施“以奖促治”政策,2011-2012年,*财政投入专项资金95亿元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在政府资金的推动之下,建制镇集中污水处理厂快速发展。

    作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中重要的配套设施,排水管线建设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由2007年的87550千米上升至2015年的158288千米,增长约81%。对比发现,排水管网的建成速度要低于污水处理厂建成速度。所以,排水管网不足是导致目前污水处理厂出现“建而不用”现象,成为摆设的重要原因之一。

    乡村污水处理装置成主力,且单体规模有扩大趋势。

    到2015年,全国乡污水处理装置为1288个,处理能力达到29.835万立方米/日。对比历年数据可以看出,乡污水处理装置的处理能力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而处理装置的个数却没有较大变化。可能的原因有以下两点:一、近两年农村污水分散式处理装置技术发展较快,单个装置的处理能力和服务人口比例显著提高;二、在原有处理设施的基础上进行了改扩建,提升了原有处理装置的处理能力。

    虽然目前乡村人口有集中化趋势,但在大多数地区人口集中程度和总规模相比城镇而言仍比较低,分散式处理装置仍将是未来乡村污水处理的主要模式。

    村镇污水处理的商业模式

    我国对农村污水的处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2005-2008年为起步萌芽阶段,该阶段国家逐渐开始重视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并期望通过政策的制定引导产业的发展,建设部、环保部重点出台了5项政策措施。2008-2015年为发展阶段,该阶段的特点为政策探讨、资金配套和示范建设,主要表现为2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及相关政策配套。2015之后为快速发展阶段,该阶段的特点为政策及机制完善、大力推进和区域综合服务。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