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水表|流量计|压力变送器|热电偶|液位计|冷热冲击试验箱|水质分析|光谱仪|试验机|试验箱


仪表网>技术中心>使用指南>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低碳节能大势所趋,LED照明风起云涌

来源:乐清市腾阳防爆电器有限公司   2014年03月20日 00:15  

低碳节能大势所趋,LED照明风起云涌

在打造节能环保的低碳经济思路下,中国正做大半导体照明产业蛋糕。据相关机构分析,2010年,中国led产业产值将超过1500亿元;较2008年总产值翻倍,2008年总产值约700亿元。诱人的蛋糕从当前热闹的专业展览和论坛即可窥全貌。

  与传统照明相比,led照明具有节能、节材、绿色环保等优势,它符合目前可持续的低碳、绿色经济的发展趋势。在国家“十城万盏”、上海世博会等项目推动下,led产业迎来新的机遇。

  机遇之下的挑战

  作为世界的展览及会议活动主办机构,励展博览集团近年来对新光源和新能源照明行业投入了持续关注,2010年举办新光源&新能源照明展览会暨论坛(green lighting shanghai 2010)即获得业内好评。励展博览集团华东区副总裁李雅仪认为,led照明在保持惊人增长的同时,产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就产品本身而言,有别于传统灯具规格已标准化,可降低制造成本,led照明定制程度高,导致产能利用率低。此外,led的点光源特性,致使led照明灯具须与灯泡整合出售,加高led灯具商的成本风险,这些因素直接导致led产品比传统产品价格贵5-10倍,这导致led产品难以普及。另一方面,led照明存在着一定的技术和进入门槛。2009年12月初,ul8750标准公布,并且国家及地方标准也相继推出,对led应用产品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成本和质量要求双重压力下led产品的设计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此外,厂商也给国内led企业带来巨大压力。来自励展博览的信息显示,历次新光源&新能源照明展览会暨论坛均聚集了led全产业链厂商,其中led芯片巨擘更是在新光源&新能源照明展览会暨论坛上扎堆亮相。据了解,尽管离green lighting shanghai 2011开幕还有很长时间,日亚化学(nichia)、首尔半导体(seoul semiconductor)等led芯片厂商已经预定展位。

  一位参加green lighting shanghai 2010的厂商代表认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在led和技术上下功夫,以此保证产品的质量,使产品在各方面更胜*。

  节能环保是主旋律

  目前,光污染已经到了影响人类健康,而再不能被忽视的地步。而led作为无频闪、无紫外线辐射、无电磁波辐射、较低热辐射等特性,加上应用光扩散技术消除眩光,使之成为真正的健康光源。

  led灯素有“绿色照明能源”之称,产品不含汞、铅等限制的六种有害物质,在同样亮度下,耗电仅为普通白炽灯的1/10,其寿命可以延长50倍,已成为*四代节能产品的代表。

  在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节能减排工作就显得逾发重要和迫切。在未能开发替代能源的前提下,如何对现有能源进行更加有效的利用,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而led照明灯由于具有节能的特点,led产业必然成为国家、地区与相关行业企业关注和发展的热点。

  李雅仪介绍,从励展主办的新光源&新能源主题展会所反馈的信息显示,在低碳、节能、环保等一连串绿色概念盛行的今天,led已经成为争相竞逐的一个新兴产业“制高点”。

  产业链逐渐形成

  据介绍,国家已制定了led照明产业目标,要实现5000亿元的产业规模,替代70%的进口芯片,年节电1000亿度,位居世界三强。

  李雅仪介绍,通过将于明年5月举行的green lighting shanghai 2011展会招商情况看,参展商涉及了上游外延材料生长与芯片制备、中游器件与模块封装及下游照明与显示集成应用的产业链。从此来看,国内led照明产业链已初步形成。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秘书长吴玲日前表示,中国的led照明产业要走品牌化渠道,加大产业的垂直整合力度,推进跨行业重组,注重研发投入,加大人才队伍培养。据了解,展会同期举办的论坛将围绕创新发展新光源与新能源照明的思维与策略、新光源与新能源照明的市场突破、发展绿能技术与市场、新能源照明的应用、专业照明设计与智能控制系统解决方案、新光源与交通运输照明的变革、新光源显示的发展等系列主题展开讨论。

  led照明具有健康、节能、环保的极大优势,led产业是正在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必将在专业照明和通用照明方面得到超常规发展。李雅仪认为,led照明时代已经到来。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仪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 15024464426

加盟热线: 15024464426

媒体合作: 0571-87759945

投诉热线: 0571-87759942

关注我们
  • 下载仪表站APP

  • Ybzhan手机版

  • Ybzhan公众号

  • Ybzhan小程序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759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