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水表|流量计|压力变送器|热电偶|液位计|冷热冲击试验箱|水质分析|光谱仪|试验机|试验箱


仪表网>技术中心>技术交流>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常州先成传感器有限公司--六维力传感器

来源:常州先成传感器有限公司   2025年04月01日 07:21  

1.背景介绍在前一篇文章中,我们从力检测方法和力控制理论两个角度讨论了力控制的发展历史。力控制的理论比较完善,但是交互力检测的方式差别很大。目前的两种方法是铰接式单轴扭矩传感器和端部式六轴扭矩传感器。本文主要分析了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2.端部式六轴,这是目前使用泛的方法。这四个家族的机器人都有自己的力控制包,它们的实现是基于在机械臂末端安装六轴/三轴力传感器。这种力检测方法简单直接。然而,它有一个主要的原则缺陷:非定位模式。这个词的意思是检测元件的检测量不同于执行元件的检测量,即力的检测是在末端实现的,但实际执行元件(即电机)离末端很远,与机器人的机械体是分离的。这种非定位模式会限制机器人控制的动态性能,而且机体惯性大,带宽低。因此,基于末端检测力模式的力控制响应慢,带宽低。在刚性环境中稳定性也低。

        

3.关节力矩传感器安装在机械臂关节减速器的输出端,可以带来两个好处:解耦机械臂的动力学模型,有利于基于动力学的位置控制;有利于实现力的控制。这里主要讨论后者。前面我们提到了非共位模式的问题,关节力矩传感器(力检测元件)与电机(关节执行器)非常接近,从理论上消除了机械手机械惯性的影响,可以提高力控制的性能。这个结论在上个世纪就有了,联合转矩控制的类似关键词。但是,为什么这种武力控制的方式会被四大家族“忽视”


本文结合笔者的亲身经历对此原因进行了逆向分析:机械臂的布线问题(电源线和编码器线)是困扰国产机械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如果在接头处增加扭矩传感器,走线的难度会进一步增加;而且传统工业机械臂的交流电机是非中空结构,没有UR那么容易。结构:在关节处安装扭矩传感器会增加关节结构的复杂性,降低关节传动链的刚度。传感器本身的支撑也是一个难题。范围:首先我们比较一下ATI在六个方向的范围。大致可以看出,力的范围会达到扭矩范围的40倍左右。

     

这说明力的偏心度不能太大,否则容易造成扭矩过载。这就要求对于端部六轴力控制,端部载荷的偏心是有限的,传感器的扭矩范围能够满足要求。我们来看看单轴关节扭矩传感器的量程。以尤利传感器为例,量程可达300纳米。假设传感器安装在25 kg载荷的工业机械臂上,臂跨1.5m,满载时,载荷施加在两轴上的扭矩高达375Nm,不考虑机械臂本身的重量和惯性矩。因此,铰接式扭矩传感器不能应用于中等范围及以上的机械臂。


现在,关节传感器也用于像iiwa这样负载小的轻型机械臂。从控制原理来看,iiwa的控制方式从关节位置输出升级为关节力矩输出,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这种光臂的位置控制精度低,更容易出现共振现象,控制要求更高,只能应用于力较小的力控制场合。虽然iiwa的控力效果很好,但在相同情况下,其控力效果是否优于末端六轴仍不得而知,因为对于轻型手臂,机构本身的动力学引起的非共位模态现象应该也比较弱。铰接式扭矩传感器可以控制近似全臂力,我们可以实现

4.结论铰接单轴很难成为力控制的通用解决方案,这可能是四大家族没有采用这种策略的原因。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仪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 15024464426

加盟热线: 15024464426

媒体合作: 0571-87759945

投诉热线: 0571-87759942

关注我们
  • 下载仪表站APP

  • Ybzhan手机版

  • Ybzhan公众号

  • Ybzhan小程序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759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