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熔融指数仪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温度范围:要根据待测材料的熔点和加工温度来选择。一般来说,常见的热塑性塑料如聚乙烯、聚丙烯等,其加工温度在 150 - 300℃左右,而一些高性能工程塑料如聚醚醚酮(PEEK)等,加工温度可能高达 300 - 400℃。因此,选择的熔融指数仪温度范围应能覆盖所测材料的加工温度,通常选择温度范围在 40 - 400℃的熔融指数仪较为合适。
负荷范围:不同材料的流动性差异较大,需要不同的负荷来准确测量其熔融指数。对于流动性较好的材料,如低密度聚乙烯,可能使用较小的负荷(如 0.325kg)就能得到合适的挤出量;而对于流动性较差的材料,如聚碳酸酯,可能需要较大的负荷(如 21.6kg)。所以,熔融指数仪的负荷范围应从较小负荷到较大负荷,以满足不同材料的测试需求。
温度控制精度:温度对材料的熔融指数影响较大,微小的温度波动可能导致测量结果的较大误差。一般来说,高精度的熔融指数仪温度控制精度应达到 ±0.1℃,这样才能保证在不同批次测试中,温度条件的一致性,从而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质量测量精度:质量测量精度直接关系到熔融指数计算的准确性。优质的熔融指数仪通常采用高精度的电子天平,其测量精度可达到 ±0.01g 甚至更高。这对于准确测量挤出物的质量,尤其是在测量低熔融指数材料时,非常重要。


自动控温:具备自动控温功能的熔融指数仪能够根据设定的温度值自动调节加热功率,保持温度的稳定。这不仅减少了人工操作的工作量,还避免了因人工调节温度不及时而导致的温度波动,提高了测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自动切料与称重:自动切料和称重功能可以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自动完成切料和称重操作,减少了人工操作带来的误差,提高了测试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一些先进的熔融指数仪还能自动记录和处理数据,直接计算出熔融指数,并可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进行存储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