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理化性状影响很大,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决定着土壤养分贮量和供应水平。随着荒漠化进程的加快、程度的加深,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从轻度荒漠化到极重度荒漠化,土壤有机质含量从40g/kg下降至9g/kg,降幅为76.00%。另外,对土地的不同使用情况显示,从草地变为旱地的,测土配方施肥仪测量发现:土壤有机质从近100g/kg减少至30g/kg左右,降幅为70.00%;而从旱地变为草地,有机质从40g/kg左右增加至100g/kg以上,增幅60.00%。
土壤氮素含量变化。全N含量通常用于衡量土壤氮素的基础肥力,其含量与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有密切的相关性。随着荒漠化程度的加深,土壤全N含量呈显着下降趋势,姚家营样地土壤全N含量从4.87g/kg降至1.23g/kg,降幅为74.74%;样地土壤全N含量从4.36g/kg降至1.16g/kg,降幅为73.39%。随着荒漠化程度的加重,土壤*N含量也呈显着下降趋势,从轻度荒漠化到极重度荒漠化,姚家营样地土壤*N含量从152.04mg/kg减少至20.56mg/kg,降幅为86.77%;大青沟样地土壤*N含量从143.31mg/kg减少至22.68mg/kg,降幅为84.17%。
土壤磷素含量变化。荒漠化过程中土壤全P的变化趋于平缓,从轻度荒漠化到极重度荒漠化,姚家营样地土壤全P含量从1.17g/kg,减少至0.52g/kg,降幅为55.56%;大青沟样地土壤全P含量从1.03g/kg减少至0.43g/kg,降幅为58.25%。随着荒漠化程度的加重,土壤*P含量呈显着下降趋势,从轻度荒漠化向极重度荒漠化土地发展的过程中,姚家营样地土壤*P含量从2.12mg/kg减少至0.27mg/kg,降幅达87.26%;大青沟样地土壤*P含量从2.65mg/kg减少至0.27mg/kg,降幅89.81%。土壤钾素含量变化。随着荒漠化程度的加深,土壤全K含量呈下降趋势,但未达到显着水平,姚家营样地从轻度荒漠化到极重度荒漠化土壤中全K含量从22.96g/kg下降至13.15g/kg,降幅为42.73%;大青沟样地土壤全K含量从轻度荒漠化土壤的19.33g/kg下降到极重度荒漠化土壤的11.88g/kg,降幅为38.54%。从不同荒漠化发展阶段,土壤*K含量的变化差异明显,从轻度到中度荒漠化阶段降幅较小,姚家营样地和大青沟样地降幅分别为7.01%、14.93%,而从中度到重度荒漠化阶段降幅较大,姚家营样地和大青沟样地降幅分别为41.03%、42.98%。从轻度到极重度荒漠化,土壤*K含量呈现出显着下降趋势,姚家营样地土壤*K含量从73.02mg/kg降至22.76mg/kg,降幅为68.83%;大青沟样地土壤*K含量从72.32mg/kg降至23.52mg/kg,降幅为67.48%。
建立生态果园对土壤的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干湿季节差异显着,在0.078%~0.939%不等,干季比荒地高0.220%~1.207%,湿季比荒地高0.420%~0.196%;各果园间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差异不显着,生态果园建设使土壤有机质有所增加,但效果并不明显。生态果园建设使土壤全氮含量增加,生态园土壤全氮干季比荒地平均增加35.1%,湿季比荒地平均增加54.1%;有效氮高出荒地41.5%~174.0%。生态果园建设使土壤全磷干季比荒地平均增加52.7%,湿季比荒地平均增加35.3%;生态果园建设使土壤有效磷增加但不显着。生态果园建设使土壤全钾干季比荒地平均增加20.7%,湿季比荒地平均增加2.5%;生态果园建设使土壤有效钾比荒地高61.7%~86.8%。生态果园建设使土壤的N、P和K元素有所增加,对提高土壤肥力是有效的,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提高当地农民收入都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基层农技服务推广体系建设项目中就特别注重小麦、玉米等作物轮作对土壤的影响。小麦、玉米等作物轮作区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59%~3.67%,平均1.86%,比普通土壤的提高64.4%,增幅非常明显;土壤全氮含量范围为0.33~2.34g/kg,平均1.14g/kg,与普通土壤相比提高了56.16%,总体由低水平提高到中等水平;土壤*磷含量范围为1.62~92.66mg/kg,平均值29.83mg/kg,比普通土壤提高了93.60%,在各养分中增幅zui大,且大部分样点达到了中高水平;土壤*钾范围为32.00~257.40mg/kg,平均值117.20mg/kg,比普通土壤提高了13.80%,虽然增幅zui低,总体也达到了中等水平。其他措施。提高土壤肥力的措施还有: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通过大力推广秆秸还田技术,或通过开展土壤提质增效活动,大力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控制磷肥施用量;开展深耕深松,提高耕层厚度等。
土地荒漠化过程中,土壤养分的变化与荒漠化植被演替有密切的关系,植被系统的退化导致土壤淋失量增加,当草地生态系统演变为以灌丛为主的生态系统时,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增强,土壤有机质分解速度加快,使土壤氮、磷、钾流失量加快。风蚀是造成荒漠化土壤养分迁移的重要动力,而降尘对荒漠化表层土壤养分具有富集作用;如果降尘作用大于风蚀作用,土壤养分将增加,水蚀也是荒漠化地区土壤养分损失的主要途径,灌丛生境每年径流的损失量比草地生境的径流损失量大得多,而且草地生境发生荒漠化时其灌丛的入侵可能与土壤氮素的损失有关。在荒漠化地区,火烧可导致凋落物中43%的全氮在燃烧中逸失,火烧后土壤的侵蚀模数增加,频繁的火烧会导致灌丛草原的“肥岛”消失。对荒漠化地区自然土壤的农业开垦一般导致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的下降,风蚀作用加强而往往导致土壤退化;但经过恢复植被和土壤改良,表层土壤养分可明显提高。
免责声明
客服热线: 15267989561
加盟热线: 15267989561
媒体合作: 0571-87759945
投诉热线: 0571-87759942
下载仪表站APP
Ybzhan手机版
Ybzhan公众号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