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隙水传感器的安装是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性和设备稳定性的关键步骤。以下是详细的安装指南,结合了地质、工程和环境因素:
监测目标明确:确定监测目的(如滑坡预警、隧道水压监测),选择适合的传感器类型(压阻式、振弦式等)。
地质勘察:通过地质雷达、钻孔取样确定裂隙分布、渗透性及地下水动态,标定关键监测点(如潜在滑移面、断层交汇处)。
设备检查:校准传感器,测试信号传输稳定性,确保防水等级(如IP68)符合环境要求。
孔径与深度:通常孔径为Φ50-100mm,深度需穿透目标裂隙带,预留10-20cm余量。硬岩层使用金刚石钻头,松散层需套管防塌。
钻孔清理:用高压水或气清除孔内岩粉,避免堵塞传感器感应区。
定向安装:使用导向装置确保传感器探头正对裂隙走向,例如倾角仪辅助定位。若监测三维水压,需多传感器阵列布置。
固定方式:
注浆法:注入无收缩水泥浆或环氧树脂,确保传感器与孔壁紧密接触,适用于高精度测量。
机械锚固:在孔内安装膨胀锚栓,适用于临时监测或可调节场景。
防水处理:传感器电缆入口处用硅胶密封,外套热缩管,孔口用止水环防止渗漏。
透水层回填:底部先填入20-30cm石英砂(粒径2-4mm),保证水流通畅。逐层夯实,避免气隙。
密封隔离:上部用膨润土球(遇水膨胀)或水泥砂浆封堵,长度≥1m,防止地表水干扰。孔口加盖防污罩。
电缆管理:信号线穿PVC或金属波纹管,沿沟槽或支架固定,避开施工机械路径。接头处采用防水接线盒,并标注编号。
防雷措施:在雷电多发区,安装避雷器或接地装置,电源系统加装浪涌保护器。
初始校准:安装后静置24小时,待系统稳定,对比邻近测压管数据,调整传感器参数。
功能测试:通过注水试验验证响应时间,确保数据变化与实际水压变化同步。
定期巡检:每月检查密封完整性、电缆破损,清理孔口杂物。
数据校验:每季度人工测量对比,发现漂移及时重新校准。
严苛天气应对:暴雨后检查排水是否通畅,冬季防止冻胀损坏传感器。
高流速裂隙:加装过滤网防止颗粒物冲击,采用高频采样传感器。
深孔安装(>50m):使用铠装电缆增强抗拉强度,分段注浆避免浆液沉淀。
无线传输:选择低功耗LoRa或NB-IoT模块,确保基站覆盖,定期更换电池。
遵循《岩土工程监测规范》(GB/T 50448)等行业标准。
安装前后记录详细日志,包括钻孔岩芯照片、回填材料配比、传感器编号等。
多传感器组网时,考虑空间分布密度,通常间距10-30m,依据地质复杂度调整。
通过系统化的安装流程和精细化的管理,裂隙水传感器可有效捕捉水文地质动态,为工程安全与灾害预警提供可靠数据支撑。实际应用中需结合现场条件灵活调整方案,必要时咨询专业地质工程师。
免责声明
客服热线: 15267989561
加盟热线: 15267989561
媒体合作: 0571-87759945
投诉热线: 0571-87759942
下载仪表站APP
Ybzhan手机版
Ybzhan公众号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