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折光仪正确使用方法(标准流程与操作要点)
全自动折光仪基于光的临界角折射原理,通过自动化光路控制、信号采集与数据计算,实现液体 / 半固体样品折射率(nD)、糖度(Brix)等参数的快速精准测量。正确使用需遵循 “操作前准备→开机校准→样品测量→关机维护” 的闭环流程,同时规避操作误区,以确保测量精度与仪器寿命。以下为详细步骤与核心注意事项:
一、操作前准备(奠定精准测量基础)
准备阶段的核心是确保仪器状态、样品条件与环境符合要求,避免因前期疏漏导致测量偏差。
1. 仪器与环境检查
环境要求:将仪器置于水平、平稳、无震动的实验台,远离直射阳光、热源(如烘箱、电炉)及强电磁场(离心机、大功率电机);环境温度控制在 10℃-35℃,相对湿度≤80%(湿度过高需用除湿机,防止棱镜起雾)。
仪器外观检查:
查看棱镜表面是否有划痕、污渍或残留样品,若有需先按 “清洁流程” 初步擦拭;
检查废液槽是否为空(避免测量时废液溢出腐蚀仪器),电源线路是否破损(防止漏电)。
电源连接:使用仪器指定的接地电源(通常为 AC 220V±10%,50/60Hz),确保接地可靠(减少静电对电子元件的干扰),切勿用湿手插拔插头。
2. 样品预处理(关键前提)
样品状态直接影响测量结果,需根据样品类型做针对性处理:
清洁度处理:样品需无悬浮物、颗粒或杂质(如果汁中的果肉、化工样品中的沉淀),若有需用0.22μm 或 0.45μm 滤膜过滤,避免杂质划伤棱镜或散射光线。
均匀性处理:乳液、悬浮液等不均匀样品需充分搅拌均匀(搅拌后立即测量,防止分层);粘稠样品(如蜂蜜、糖浆)可在仪器控温范围内适当加热(如 40℃-50℃),降低粘度以利于铺展。
温度适配:
若仪器带恒温功能,需将样品提前预热 / 冷却至接近设定温度(温差≤1℃) ,避免温度波动导致折射率偏差(多数液体温度每变 1℃,折射率偏差约 0.0001-0.0005);
常温测量时,需将样品在实验室环境中放置 30 分钟以上,确保与环境温度平衡。
安全性排查:禁止测量强腐蚀性(浓硝酸、氢氟酸)、易燃易爆(高浓度乙醇)或高温(>60℃)样品,此类样品会损坏仪器或引发安全事故(需使用专用防爆 / 耐腐型号)。
3. 校准用品准备
校准是确保精度的核心步骤,需提前准备:
标准物质:选择有效期内的标准液(如去离子水,nD²⁰=1.33300;蔗糖标准液,Brix 值已知)或仪器配套标准块(表面刻有标准折射率);
清洁工具:专用镜头纸(禁止用普通纸巾,避免残留纤维)、无水乙醇(分析纯,用于清洁棱镜)、无尘布(擦拭标准块);
辅助用品:移液枪(100-200μL,精准加样)、折射率匹配液(标准块校准用,确保贴合无气泡)。
二、开机与校准(确保仪器基准准确)
全自动折光仪需在每次使用前校准,校准步骤需严格遵循 “清洁→加样→校准→验证” 流程。
1. 开机自检
按下主机开关,仪器进入自检模式(约 30 秒 - 1 分钟),屏幕会显示 “光源检测”“探测器检测”“控温模块检测” 等进度;
自检通过后,屏幕进入主界面;若自检失败(如 “光源异常”“温度传感器故障”),需先排查故障(如检查光源是否亮、电源是否稳定),待故障排除后重新开机。
2. 参数预设
在主界面按样品需求设置关键参数:
测量模式:选择 “折射率(nD)” 或 “糖度(Brix)”(部分仪器支持双参数同时显示);
温度设置:
恒温测量:输入目标温度(如 20℃、25℃),点击 “控温启动”,等待屏幕显示 “温度稳定”(控温精度需达到 ±0.1℃,通常需 10-30 分钟);
常温测量:选择 “环境温度” 模式,仪器自动读取当前环境温度并标注在测量结果中(如 nD²³.5);
数据设置:开启 “自动保存”(或手动保存),设置数据导出格式(Excel/CSV),若需连接电脑,通过 USB/RS232 接口完成通讯配对。
3. 仪器校准
步骤 1:棱镜深度清洁
用镜头纸蘸取少量无水乙醇,轻柔擦拭棱镜表面 2-3 次(从中心向外螺旋擦拭,避免用力摩擦划伤棱镜);
再用干镜头纸擦干棱镜(确保无酒精残留、无指纹或纤维,可通过光线反射检查:棱镜表面应无反光斑点)。
步骤 2:标准液加样
用移液枪取 2-3 滴(约 0.1-0.2mL)标准液,缓慢滴在棱镜中央,确保液体均匀覆盖整个棱镜表面(无气泡、无空缺区域,若有气泡需用移液枪轻轻吸走重新加样);
若样品易挥发,滴样后立即关闭样品盖(减少挥发导致的浓度变化)。
步骤 3:启动校准
在界面点击 “校准”,仪器自动采集折射光信号,对比测量值与标准液的理论值(如去离子水 nD²⁰=1.33300);
校准完成后,屏幕显示 “校准成功” 及偏差值(正常偏差应≤±0.00002);若显示 “校准失败”,需重新清洁棱镜、检查标准液是否变质,再次执行校准。
步骤 4:校准验证(关键质控环节)
用另一组标准液(如甘油,nD²⁰=1.47300)重复上述校准步骤,测量其折射率:
若测量值与理论值偏差在仪器精度范围内(如 ±0.00002),说明校准有效;
若偏差超差,需重新校准。
三、样品测量(规范操作避免误差)
校准完成后,按 “清洁→加样→测量→重复” 流程进行样品分析,核心是确保样品与棱镜的良好接触及测量过程的稳定性。
1. 棱镜清洁(每次更换样品必做)
用吸水纸轻轻吸去棱镜表面的标准液(避免用力擦拭),再用 “无水乙醇擦拭→干镜头纸擦干” 的流程清洁棱镜,确保无残留(尤其是上一样品为粘稠或高浓度样品时,需多次擦拭);
检查棱镜表面:若有顽固污渍(如糖浆残留),可用少量异丙醇浸泡 10 秒后轻轻擦拭,禁止用硬工具刮除。
2. 样品加样与测量
加样:用移液枪取 2-3 滴样品,缓慢滴在棱镜中央,确保覆盖完整、无气泡(若样品粘度高,加样后等待 10-20 秒,让样品充分铺展);
启动测量:点击界面 “开始测量”,仪器在 1-3 秒内完成信号采集与计算,屏幕显示测量结果(折射率值、糖度值、测量温度、测量时间);
平行测量:为确保准确性,对同一样品进行2-3 次平行测量(每次测量后需重新清洁棱镜并加样),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若平行测量偏差≤仪器精度(如折射率偏差≤±0.00002,糖度偏差≤±0.02%),结果有效;
若偏差超差,需检查样品是否均匀、棱镜是否清洁,排除问题后重新测量。
3. 样品更换与废液处理
每测完一个样品,打开样品盖,用吸水纸吸去样品,按 “清洁流程” 处理棱镜后,再进行下一个样品测量;
测量过程中,若废液槽内废液较多(约 1/2 容积),需及时倒空,用清水冲洗废液槽后晾干重新安装(防止废液溢出腐蚀仪器底部)。
四、关机与维护(延长仪器寿命)
样品测量完成后,需按规范关机并做好日常维护,避免样品残留或环境因素损坏仪器。
1. 样品清理干净
所有样品测量结束后,用 “温水(30-40℃)→无水乙醇→干镜头纸” 的顺序清洁棱镜(尤其测量过粘稠样品时,温水可溶解残留,避免干结);
若棱镜表面有指纹或油污,可用少量中性清洁剂(如洗洁精)稀释后擦拭,再用清水冲洗、无水乙醇擦干。
2. 仪器参数复位与关机
关闭控温模块(若使用),在界面点击 “参数复位”,将仪器恢复至默认状态;
导出所有测量数据(通过 USB 或电脑软件),确认数据保存完整;
点击界面 “关机” 按钮,待屏幕显示 “可安全关机” 后,断开电源(禁止直接拔插头,避免数据丢失或电路损坏)。
3. 日常维护要点
棱镜保护:禁止用硬纸、纱布或金属工具接触棱镜,长期不用时在棱镜表面滴 1-2 滴无水乙醇(防止氧化),下次使用前擦干;
仪器清洁:主机外壳用湿布擦拭(避免水分渗入内部),若有油污可蘸取少量中性清洁剂处理;
长期存放:若超过 1 个月不用,需排空废液槽、断开电源,盖上防尘罩,在仪器旁放置硅胶干燥剂(防止受潮),定期检查环境湿度。
五、常见操作误区与规避方法
操作误区
1. 未校准直接测量
① 导致后果:系统偏差大,结果不可靠
② 正确做法:每日第一次使用前、更换样品后必须校准
2. 棱镜清洁不干净(有样品残留)
① 导致后果:下一样品测量值偏高(残留改变棱镜折射率)
② 正确做法:每次更换样品都用无水乙醇 + 镜头纸清洁干净
3. 样品量过少(未覆盖棱镜)
① 导致后果:探测器仅捕捉部分光路,测量值偏低
② 正确做法:加样 0.1-0.2mL,确保液体覆盖整个棱镜表面
4. 易挥发样品加样缓慢
① 导致后果:样品浓度升高,折射率偏大
② 正确做法:快速滴样并关闭样品盖,缩短暴露时间
5. 控温未稳定即测量
① 导致后果:温度误差导致折射率偏差(如 ±0.0004/℃)
② 正确做法:等待屏幕显示 “温度稳定”,控温精度达 ±0.1℃
免责声明
客服热线: 15024464426
加盟热线: 15024464426
媒体合作: 0571-87759945
投诉热线: 0571-87759942
下载仪表站APP
Ybzhan手机版
Ybzhan公众号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