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水表|流量计|压力变送器|热电偶|液位计|冷热冲击试验箱|水质分析|光谱仪|试验机|试验箱


仪表网>技术中心>技术交流>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制备型液相色谱的分离原理

来源:济南明晓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2025年09月11日 10:40  

制备型液相色谱(Preparative Liquid Chromatography, Prep-LC)是以获取高纯度、一定量目标化合物为核心目的的色谱技术,其分离原理与分析型液相色谱(Analytical LC)一致,均基于 “混合物中各组分与固定相、流动相之间作用力的差异”,实现组分在色谱柱内的迁移速度不同,最终达到分离效果。但制备型液相色谱在柱尺寸、样品负载量、分离目的上与分析型有显著区别(前者侧重 “制备”,后者侧重 “分析检测”),其分离原理可从核心机制、关键作用力、分离过程三方面详细解析。

一、核心分离机制:分配平衡与差速迁移

制备型液相色谱的本质是利用 “溶质(样品组分)在固定相(色谱柱内填充物)和流动相(携带样品的液体)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驱动各组分在色谱柱中以不同速度移动,从而实现分离。

分配平衡的定义

当样品被流动相带入色谱柱后,各组分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发生连续的溶解、吸附、解吸或离子交换等相互作用,并最终达到动态平衡。此时,组分在两相间的浓度比称为 “分配系数(K)”,公式为:

K =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 /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差速迁移的结果

若某组分与固定相的作用力强(如吸附力、亲和力高),则其分配系数 K大—— 该组分更倾向于 “停留在固定相上”,随流动相向前迁移的速度慢。

若某组分与固定相的作用力弱(如吸附力、亲和力低),则其分配系数 K小—— 该组分更倾向于 “溶解在流动相中”,随流动相向前迁移的速度快。

最终,不同组分因迁移速度差异,在流经色谱柱后会先后从柱尾流出,通过检测器(如紫外检测器)识别后,收集目标组分的流出液,即可获得高纯度的制备样品。

二、关键作用力:基于固定相类型的分离模式

制备型液相色谱的分离效果直接依赖于 “固定相的选择”,不同固定相与组分的作用机制不同,形成了多种分离模式。其中,反相色谱(RP-HPLC)是制备型液相色谱中常用的模式,此外还有正相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渗透色谱等,其核心作用力差异如下表所示:

1. 反相色谱

固定相特点:非极性(如 C18、C8 键合相)

流动相特点:极性(如水 - 甲醇、水 - 乙腈)

核心作用力:疏水作用(非极性组分与固定相间的疏水结合)

适用样品类型:极性较弱的有机物(如药物中间体、小分子化合物)

2. 正相色谱

固定相特点:极性(如硅胶、氨基键合相)

流动相特点:非极性(如正己烷 - 异丙醇)

核心作用力:极性作用(氢键、偶极 - 偶极作用)

适用样品类型:极性较强的有机物(如糖类、有机酸)

3. 离子交换色谱

固定相特点:带电荷基团(如磺酸基、季铵基)

流动相特点:缓冲液(如磷酸盐缓冲液)

核心作用力:离子键作用(样品离子与固定相电荷基团的静电吸引)

适用样品类型:离子型化合物(如氨基酸、蛋白质、核酸)

4. 凝胶渗透色谱

固定相特点:多孔凝胶(如聚苯乙烯凝胶)

流动相特点:与样品互溶的溶剂(如四氢呋喃)

核心作用力:体积排阻作用(小分子进入凝胶孔,迁移慢;大分子被排斥,迁移快)

适用样品类型:聚合物(如塑料、橡胶,用于分离不同分子量的聚合物)

三、完整分离过程(以反相制备型液相色谱为例)

制备型液相色谱的分离是一个 “样品加载→柱内分离→组分流出→目标收集” 的连续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1. 样品预处理

制备前需对样品进行纯化(如过滤、萃取),去除杂质和不溶物,避免堵塞色谱柱;同时需将样品溶解在与流动相初始比例一致的溶剂中,减少 “溶剂效应”(避免样品与流动相极性差异过大导致的峰展宽)。

2. 样品加载

通过进样阀将大量样品(通常为毫克至克级,远高于分析型的微克级) 注入色谱柱顶端,样品被流动相(初始极性较高,如 90% 水 + 10% 乙腈)携带,进入填充有 C18 固定相的色谱柱。

柱内梯度洗脱与分离

启动梯度洗脱程序(逐渐提高流动相中有机相比例,如从 10% 乙腈升至 90% 乙腈):

极性较强的杂质:与 C18 固定相疏水作用弱,分配系数 K 小,随初始流动相快速迁移,先流出色谱柱。

目标组分:与 C18 固定相疏水作用中等,随流动相极性降低(有机相比例升高),逐渐从固定相上解吸,以中等速度迁移。

极性较弱的杂质:与 C18 固定相疏水作用强,分配系数 K 大,需更高比例有机相才能解吸,最后流出色谱柱。

3. 组分检测与收集

流出液经过检测器(如紫外 - 可见检测器,根据目标组分的最大吸收波长设定检测波长,如 254nm),检测器将组分浓度信号转化为色谱峰(即 “制备色谱图”)。当目标组分的色谱峰开始出现时,启动收集装置(如自动馏分收集器),收集整个目标峰的流出液;当目标峰结束后,停止收集,避免混入相邻杂质峰。

后处理

收集到的目标组分溶液需通过旋转蒸发、冷冻干燥等方式去除流动相,最终得到高纯度(通常>95%,甚至 99.9%)的固体或液体目标产物。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仪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 15024464426

加盟热线: 15024464426

媒体合作: 0571-87759945

投诉热线: 0571-87759942

关注我们
  • 下载仪表站APP

  • Ybzhan手机版

  • Ybzhan公众号

  • Ybzhan小程序

温馨提示

该企业已关闭在线交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