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旋转蒸发仪时,安全核心是规避加热、真空、玻璃易碎及溶剂特性带来的风险,需重点关注设备检查、操作规范和应急处理三方面。
一、操作前:必须做好设备与环境检查
1. 玻璃部件检查:每次使用前确认蒸发瓶、冷凝管、接头等玻璃件无裂痕、无破损,尤其是接口处,有瑕疵的玻璃件可能在负压或加热时炸裂。
2. 密封与真空检查:各接口需均匀涂抹真空脂(避免过多堵塞管路),连接后先空载抽真空,观察真空度是否稳定,若真空下降快,需排查密封圈老化、接口松动等漏气问题,防止溶剂挥发泄漏。
3. 加热介质与冷却系统检查:加热槽必须先加足量水或导热油(液面没过加热管),严禁干烧;同时确认冷凝水 / 冷却液管路连接牢固、无堵塞,保证循环通畅,避免冷却不足导致溶剂蒸气泄漏。
4. 溶剂特性确认:明确处理溶剂是否易燃易爆(如甲醇)或有毒(如氯仿、苯),若为易燃易爆溶剂,需使用防爆型仪器,并确保通风橱开启;若为有毒溶剂,需检查尾气回收装置是否正常。
二、操作中:严格遵循流程,避免误操作
1. 升降与旋转顺序:必须先将蒸发瓶平稳固定在旋转轴上,再调整高度贴近加热介质;启动时先抽真空至目标值,再开启旋转电机(转速从低到高缓慢调节),防止负压不足导致样品暴沸或旋转时瓶子脱落。
2. 加热控制:加热温度需低于溶剂沸点 10-20℃(尤其高沸点溶剂),避免温度过高导致溶剂剧烈蒸发,甚至冲料;过程中实时观察样品状态,发现异常(如暴沸、冒烟)立即停止加热并破真空。
3. 防泄漏与防护:操作时佩戴护目镜和耐酸碱手套,防止玻璃炸裂或溶剂溅出伤人;若发现溶剂泄漏,立即停止设备,通风驱散泄漏蒸气后再排查维修,严禁在泄漏状态下继续实验。
三、操作后:规范收尾,避免残留风险
1. 停机顺序:先关闭加热电源,待加热槽温度降至室温(或≤50℃),再停止旋转电机,最后缓慢打开真空阀破真空,避免负压骤变导致样品倒吸或玻璃件受力损坏。
2. 清洁与收纳:及时拆卸玻璃部件,用合适溶剂(如乙醇)清洗残留样品,晾干后存放;清空加热槽内的水或导热油(长期不用时),清洁设备表面,防止残留溶剂腐蚀或介质变质。
3. 应急处理:若发生玻璃炸裂,立即断电停真空,用专用工具清理碎片,避免手直接接触;若溶剂起火,先关闭设备电源,用干粉灭火器(非水基)灭火,同时疏散周围人员并通风。
免责声明
客服热线: 15024464426
加盟热线: 15024464426
媒体合作: 0571-87759945
投诉热线: 0571-87759942
下载仪表站APP
Ybzhan手机版
Ybzhan公众号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