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干扰源:关闭水池的曝气、搅拌设备(避免气泡干扰),暂停排泥 / 进水作业(确保泥位稳定,无明显波动),待水体平静(通常需 10-30 分钟)后开始校准。
安全防护:若需攀爬水池或接触设备,需佩戴安全帽、防滑鞋,确保校准区域无积水、无障碍物;若水池为密闭空间,需先通风(避免有毒气体积聚)。
确认实际泥位:提前用标准方法测量当前实际泥位(作为校准基准),常用方法有 2 种:
重锤式泥位计法(推荐,适用于深水池):将重锤(底部带传感器,接触污泥后触发信号)从超声波传感器安装位置缓慢下放,记录重锤触达泥水界面时的下放长度,即为 “实际泥位”。
取样管法(适用于浅水池 / 小型池):用透明取样管(长度≥池深)垂直插入水体至池底,缓慢拔出后观察管内泥水界面高度,即为 “实际泥位”。
工具 / 设备类型 | 具体要求 |
---|---|
测量工具 | 卷尺(精度 1mm,长度≥池深)、温度计(精度 0.1℃,用于测量水温)、重锤式泥位计 |
设备工具 | 螺丝刀(用于打开设备外壳)、笔记本(记录校准数据)、通讯线(若需连接电脑校准) |
设备状态检查 | 1. 清洁传感器探头(用软布擦除灰尘、水汽、泡沫残留,避免影响声波发射);2. 确认设备供电稳定(220V AC 或 24V DC,无电压波动);3. 检查信号输出正常(无 “无信号”“数据漂移” 等故障提示) |
定义:安装高度是指 “超声波传感器的声波发射面” 到 “参考点”(通常为池底或水面,需与设备设置一致)的实际物理距离,是计算泥位的基准。
校准场景:设备初次安装后、传感器位置调整后、池底有积泥 / 杂物导致参考点变化时,必须校准。
操作步骤:
若参考点为池底:用卷尺从传感器发射面垂直下放至池底,记录测量值(如 10.50m),即为 “实际安装高度”。
若参考点为水面:用卷尺从传感器发射面垂直下放至水面,记录测量值(如 1.20m),即为 “实际安装高度”。
确定参考点:查看设备说明书,确认默认参考点(多数设备默认 “池底” 为参考点,即安装高度 = 传感器发射面到池底的距离;部分设备可选 “水面” 为参考点,需提前明确)。
测量实际安装高度:
进入设备参数菜单:通过设备按键(本地操作)或软件(如厂商配套的校准软件,通过 RS485 连接电脑),找到 “安装高度” 或 “探头高度” 参数项。
输入实际值并保存:将测量的 “实际安装高度”(如 10.50m)输入设备,确认后保存参数(部分设备需重启生效)。
初步验证:保存后观察设备显示的 “泥位值”,若与之前测量的 “实际泥位” 偏差较小(<±5%),则安装高度校准合格;若偏差大,需重新检查测量过程(如卷尺是否垂直、池底是否有凸起)。
原理: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与水温正相关(公式:v = 1450 + 0.6×(T-25),其中 v 为声速,单位 m/s;T 为实际水温,单位℃)。若温度补偿不准确,会导致 “传播距离计算错误”(距离 = 声速 × 时间 / 2),进而影响泥位精度。
校准场景:季节交替(水温变化>5℃)、设备显示 “温度补偿异常”、或测量误差随水温变化时,需校准。
操作步骤:
自动补偿校准(多数现代设备支持):进入 “温度补偿” 菜单,选择 “自动校准”,设备会读取内置温度传感器的数值(若与实际水温偏差>0.5℃,需先校准内置温度传感器:输入实际水温,设备自动修正),并自动计算声速。
手动补偿校准(无自动功能的设备):进入 “声速设置” 菜单,直接输入计算出的 “实际声速”(如 1452.1m/s),保存参数。
测量实际水温:将温度计放入传感器附近的水体中(深度与传感器声波传播路径一致,如 1-2m),静置 5 分钟后读取实际水温(如 28.5℃)。
计算实际声速:根据公式计算实际声速,示例:T=28.5℃时,v=1450+0.6×(28.5-25)=1450+2.1=1452.1m/s。
校准温度补偿参数:
验证:校准后观察设备显示的泥位值,若与实际泥位偏差缩小(如从 ±3% 降至 ±1%),则温度补偿合格。
定义:信号阈值是设备判定 “有效反射波” 的最小信号强度(单位 dB),低于阈值的信号(如气泡反射波)会被过滤,高于阈值的信号(如泥水界面反射波)被识别为有效信号。
校准场景:气泡 / 泡沫较多、设备频繁出现 “假泥位”(如测量值骤降)或 “无读数” 时,需校准。
操作步骤:
若设置后设备显示 “无信号”:说明阈值过高,需降低(如从 - 40dB 调整为 - 45dB),直至显示正常泥位。
若设置后仍有假信号:说明阈值过低,需提高(如从 - 40dB 调整为 - 35dB),直至假信号消失。
查看当前信号强度:进入设备 “信号监测” 菜单,查看 “当前反射信号强度”(如泥水界面反射波强度为 - 25dB,气泡反射波为 - 55dB)。
设置阈值:将阈值设为 “气泡信号强度与界面信号强度的中间值”(如 - 40dB),确保气泡信号被过滤,界面信号被保留。
测试与调整:
保存参数:确定合适的阈值后(如 - 38dB),保存并重启设备。
定义:信号增益是设备放大反射信号的倍数,当泥水界面反射波较弱(如污泥浓度过高、传感器距离界面过远)时,需提高增益以增强信号;当信号过强(如近距离测量)时,需降低增益避免信号饱和。
校准场景:设备显示 “信号弱”“测量不稳定”(数据漂移),或污泥浓度高(>5%)时,需校准。
操作步骤:
进入 “信号增益” 菜单,查看当前增益值(通常 0-30dB 可调,默认 15dB)。
若信号弱(显示 “信号强度<-60dB”):逐步提高增益(每次 + 3dB),观察信号强度变化,直至信号强度稳定在 - 30dB~-50dB(避免超过 - 20dB,防止信号饱和)。
若信号过强(显示 “信号强度>-20dB”):逐步降低增益(每次 - 3dB),直至信号强度回落至合理范围。
验证:调整后观察泥位值是否稳定,无漂移或跳变,即为合格。
定义:滤波模式用于平滑信号波动(如因微小气泡导致的信号抖动),常见模式有 “快速滤波”(响应快,适合泥位变化快的场景)、“慢速滤波”(稳定性高,适合泥位稳定的场景)。
校准场景:测量值频繁小幅波动(如 ±0.1m),但实际泥位无变化时,需校准。
操作步骤:
进入 “滤波模式” 菜单,默认通常为 “标准滤波”。
若波动大:切换至 “慢速滤波” 或 “强滤波”,观察测量值是否稳定(波动≤±0.05m)。
若泥位变化快(如排泥时):切换至 “快速滤波”,确保设备能及时跟踪泥位变化(响应时间<1 秒)。
再次测量实际泥位:用重锤式泥位计或取样管法,重新测量当前实际泥位(记为 H 实,如 5.20m)。
读取设备显示值:记录超声波泥位计的当前显示值(记为 H 显,如 5.18m)。
计算误差:误差 =|H 显 - H 实 | / H 实 × 100%,通常要求误差≤±1%(工业级设备允许≤±2%)。
若误差>±2%,按以下优先级排查修正:
重新检查 “安装高度”:确认测量值与设备设置值一致,若有偏差(如设备设 10.50m,实际 10.60m),重新校准安装高度。
重新校准 “温度补偿”:确认实际水温与设备温度补偿值一致,修正声速。
调整 “信号阈值 / 增益”:若误差因信号识别错误导致(如误将气泡当界面),重新优化信号参数。
修正后再次验证,直至误差≤±2%,校准完成。
保存校准数据:记录校准日期、校准人员、现场水温、实际泥位、校准前后的参数(安装高度、声速、阈值、增益)、误差值,形成《校准记录表》,便于后续追溯。
定期复检:根据工况设定校准周期(通常 1-3 个月,气泡多、水温变化大的场景需每月 1 次),到期后重复上述流程复检,避免参数漂移。
异常处理:若校准后短期内误差再次超标,需排查设备故障(如探头损坏、电路故障)或工况变化(如池底积泥增厚、进水负荷突变),而非单纯重复校准。
误区 1:仅校准安装高度,忽略温度补偿:温度每变化 1℃,声速变化 0.6m/s,若水温变化 5℃,10m 量程的泥位误差可达(0.6×5×10/2)/10×100%=1.5%,必须同步校准温度补偿。
误区 2:信号阈值设置过低 / 过高:阈值过低会保留气泡信号(假泥位),过高会过滤界面信号(无读数),需结合实际信号强度调整,而非固定设为默认值。
注意事项:校准过程中若设备断电,需重新开始(未保存的参数会丢失);校准后需观察 1-2 小时,确认泥位值稳定,无反弹偏差。
相关产品
免责声明
客服热线: 15024464426
加盟热线: 15024464426
媒体合作: 0571-87759945
投诉热线: 0571-87759942
下载仪表站APP
Ybzhan手机版
Ybzhan公众号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