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线手术室,时间不仅是金钱,更是生命。每天清晨,更衣室门口总能看到医生排队领取工作服,有人焦急看表,有人无奈刷手机,甚至担心延误术前准备。这种状况在不少医院屡见不鲜,却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为什么会排队?原因很简单:发衣环节依赖人工,护士或后勤人员需手动分发,不仅要核对身份,还要确认尺码。遇到换班高峰,更衣室瞬间拥挤,人力再灵活,也难保证效率和秩序。
问题就在这里:流程冗长、效率低下、卫生风险高。在手术室这种高标准区域,哪怕细节出错,都可能影响整体运行。而如今,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正在进入医院——斯科信息研发的滚筒式RFID手术自动发衣系统。
新一代智能发衣系统,究竟长什么样?
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储物柜,而是一套集RFID身份识别、智能算法、机械传输于一体的全自动发衣系统。
医生在使用时,可通过刷卡、人脸识别或指静脉完成身份确认,也可以直接输入所需尺码。系统搭载的高性能算法芯片会根据身份信息或输入要求,精准匹配对应工作服,并完成存取指令。
在存放环节,滚筒式结构设计发挥核心作用:衣物从投入口进入后,通过自动开口与内部通道,迅速分配到指定格口,整个过程全程自动化,避免人工接触带来的二次污染。
取衣时,医生完成身份识别或输入需求后,系统会精准定位对应尺码,驱动滚筒将工作服快速送至发衣口,全程只需3秒,并且全程无须手动干预,干净、快速、可靠。
这台设备最多可以配置9个发衣口,能够同时为多人提供服务,避免单通道排队瓶颈。
核心的滚筒式设计不仅实现了高速传输和高效存储,还将“大容量”与“小体积”结合,在有限空间内存放能力。整机可容纳180套工作服,在不占用额外更衣空间的情况下,为大型医院高峰期的取衣需求提供了充分保障。
在医院,速度重要,安全更重要。传统人工发放存在交叉接触的风险,而这套系统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感染控制的要求:衣物全程密闭存储,机械臂传输,不存在二次污染隐患。
同时,设备配备了红外防夹手感应,在发衣口开启或关闭时实时监测,避免任何意外夹伤。配合90°内开电动门设计,取衣动作顺畅自然,真正做到安全与便捷并重。
此外,斯科信息为设备集成了22英寸高清触摸屏,界面直观清晰,医生在确认身份或查询信息时,操作体验更加流畅自然,告别传统系统的复杂与低效。
在手术行为管理中,发衣只是前一步,回收同样关键。为了实现流程的统一管理,斯科信息推出了独立的工作服回收系统。
医生完成手术后,只需将工作服投入回收口,衣物会被收纳在封闭空间内,避免使用过的工作服中的细菌传播,降低交叉感染风险。系统还能自动识别并同步回收数量,减少人工统计带来的耗时和数据不一致问题。
说完回收,我们再把视线拉回这台发衣系统,它的智能可不止在取衣速度上。
这套系统不仅能发衣,还能“思考”。医院后勤人员可以通过后台实时查看各尺码工作服的库存情况,一旦数量低于设定值,系统会自动远程提醒工作人员,及时补充对应类别和数量。
这意味着不再需要人工频繁巡查,也不用担心因为库存不足导致术前工作服短缺。除此之外,系统会记录每次领用数据,形成完整的日志,帮助医院精准掌握工作服的周转效率和使用趋势。哪些科室用量高?哪些时段需求集中?这些数据将成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
如果仅仅把这台设备看作“发衣神器”,那就小看它了。对医院而言,它带来的价值至少体现在三个层面:
一是流程优化
术前更衣效率显著提升,医务人员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用于更多术前准备工作,尤其在多台手术连轴转的场景下,这种效率提升尤为关键。
二是节约人力成本
传统人工发衣需要护士或后勤人员长期驻守高峰时段,而有了这套智能系统,医院可以将这些人力投入到更有价值的工作中。
三是管理升级
自动记录、实时提醒、库存预警,使医院的后勤物资管理从经验走向精细化、数据化,降低浪费,减少风险。
因为它直接回应了医院面临的两个现实问题:效率压力和管理压力。随着手术量持续增长,医院需要更快、更安全的流程。而在医疗智能化的趋势下,斯科信息推出的这款滚筒式RFID智能发衣柜,恰好契合了这一需求。
这不仅是一台设备,更是一种对手术室秩序的全新定义。
相关产品
免责声明
客服热线: 15024464426
加盟热线: 15024464426
媒体合作: 0571-87759945
投诉热线: 0571-87759942
下载仪表站APP
Ybzhan手机版
Ybzhan公众号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