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热电偶存在的问题
来源:安徽天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07月26日 14:54
热电偶是温度测量仪表中常用的测温元件,是由两种不同成分的导体两端接合成回路时,直接测温端叫工作端,接线端子端叫冷端,也称参比端当两接合点温度不同时,就会在回路内产生热电流。如果热电偶的工作端与参比端存有温差时,显示仪表将会指示出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所对应的温度值。热电偶的热电动热将随着测量端温度升高而增长,它的大小只与热电偶材料和两端的温度有关,与热电极的长度、直径无关。各种热电偶的外形常因需要而极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基本结构却大致相同,通常由热电极、绝缘套保护管和接线盒等主要部分组成.通常和显示仪表,记录仪表和电子调节器配套使用。
由于热电偶的材料一般都比较贵重(特别是采用贵金属时),而测温点到仪表的距离都很远,为了节省热电偶材料,降低成本,通常采用补偿导线把热电偶的冷端(自由端)延伸到温度比较稳定的控制室内,连接到仪表端子上。必须指出,热电偶补偿导线的作用只起延伸热电极,使热电偶的冷端移动到控制室的仪表端子上,它本身并不能消除冷端温度变化对测温的影响,不起补偿作用。因此,还需采用其他修正方法来补偿冷端温度t0≠0℃时对测温的影响。在使用热电偶补偿导线时必须注意型号相配,极性不能接错,补偿导线与热电偶连接端的温度不能超过100℃。
误差是热电偶本身固有的,还包括上一极标准的传递误差。采用检定校验的方法使其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也可在实际测温中将热电偶偏差进行修正,得到的真实的温度。
热电偶由于材料不均匀性引起的误差和材料不均匀程度有关温度变化越大,使热电极各点温度的差值越大,则材料不均匀性的影响也就越大。可用退火的方法把它减弱,但无法*消除。
温度变化后,测温仪表来不及立即指出变化了的温度,因而引起读数误差。热电偶时间常数的大小是决定动态误差大小的主要因素。采用导热性能好的材料做保护管,管壁要薄,内径要小。减小保护管与热电偶测量端之间的空气间隙。增加测量端介质的流速,加快对流传热。
热电偶使用时两热电极间以及它们和大地之间应有良好的绝缘,不然将会有热电势损耗,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严重时会影响仪表的正常运行。把参考端接地,在热电偶(或补偿导线)输出端的一端,通过一个容量足够大的电容接地。用屏蔽的方法,可使泄漏的电流经过金属屏蔽物直接接地,不在流入测量回路,从而消除干扰误差。
热电偶测温时,存在着复杂的热交换过程。由于温度的多次传递,测量端的温度并不与被测介质温度*一致,因此产生测量误差。克服方法有两种:一是确定传递误差的大小,进行修正。二是采取措施,使传热误差减小到允许范围内。
在管壁外面敷设绝热层,减小管壁与被测介质的温差。减小保护管的外径以及保护管、热电极的黑度(辐射)系数。在热电偶管壁间加装防辐射罩,以减小之间的直接辐射。增加被测介质流经热电偶测量端的流速,增加对流传热。
热电偶的安装是否正确合理,对测量结果有着重要影响。热电偶应有足够的插入深度,一般不少于热电偶保护管外径的8~10倍。防止热损失。保护管露外部应尽可能短,并加保温层。若被测介质具有负压,热电偶安装必须严格密封,以免外界冷空气进入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安装地点,应尽量避开其热源、强磁场、电场的干扰。
参考端温度过高的测量误差分析; 因为补偿导线在(0~100)℃范围内,补偿导线热电特性与热电偶的热电特性相同。超过此温度范围,补偿导线与热电偶热电特性相差很大,从而造成测量误差。热电偶保护管与炉壁之间的空隙应使用绝热物堵塞,避免炉温的热辐射,使参考端保持在100℃以内。
热电偶与补偿导线极性接反测量误差分析; 补偿导线有正负之分,接反起不到补偿作用,而且还会造成更大的误差。补偿导线接反所造成的误差约为使用补偿导线的两倍的误差。仔细阅读说明将补偿导线正确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