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4-ASB AB模块
*1794-ASB AB模块
新型望远准镜、测探仪、海水取暖器、玻意尔制造的比重计、摆钟,等等。这些精密仪器为17世纪后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标志,也为科学仪器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近代仪表
到了18世纪初,由于科学研究和科学课堂的需求,制造者们开始设计和生产标准的仪器和配件;仪表工匠与其它专业制造者联合起来,制造了光学、气动、磁力和电力等方面的仪器,从此将仪器与仪表正式结合起来,使仪器仪表融为一体,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
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一种将蒸汽的能量转换为机械功的往复式动力机械,引起了18世纪的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工业化时代。
1800年,英国的特里维西克设计了可安装在较大车体上的高压蒸汽机,这是机车的雏型。英国的史蒂芬孙将机车不断改进,在1829年创造了“火箭”号蒸汽机车,该机车拖带一节载有30位乘客的车厢,时速达46公里/时,引起了各国的重视,开创了铁路时代。
自从奥斯特在1820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做了六十多个实验,考察电流对磁针作用的强弱、电流对磁针的影响;并在1820年7月21日发表了题为《关于磁针上电流碰撞的实验》的论文,向科学界宣布了电流的磁效应,揭开了电磁学的序幕,标志着电磁学时代的到来。
1831年8月26日,法拉第用伏打电池在给一组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在另一组线圈获得的感生电流,称之为“伏打电感应”。同年10月17日,法拉第完成了在磁体与闭合线圈相对运动时在闭合线圈中激发电流的实验,称之为“磁电感应”,并提出磁场的概念,实现了“磁生电”,创造电磁力学,设计了圆盘发电机,宣告了电气时代的到来,以电磁为核心的代电磁式仪器开始逐步走向成熟。
电磁效应的发现与应用,为原始的机械式仪器仪表向电磁式仪器仪表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保障,使代指针式仪器仪表正式形成与发展。
雷达
雷达
3.麦克斯韦继法拉第之后集电磁学大成,在1865年他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并指出电磁波只可能是横波,计算出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麦克斯韦于1873年建立电磁理论,在出版的科学名著《电磁理论》中系统、全面、地阐述了电磁场理论,成为经典物理学的重要支柱之一。4.1886 年至1888 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通过试验验证了麦克斯韦尔的理论,证明了无线电辐射具有波的所有特性,进而发现了无线电波,设计出了雷达,开启了无线电波通信技术,使远距离无线测量仪器的出现成为可能,让 、电视等电器有了飞跃发展。
随着X射线、γ射线先后被德国科学家伦琴、法国科学家P.V.维拉德发现,因其穿透力这一特性,使仪器的功能与概念被进一步推向更深的领域,如广东正业的X光检查机、检孔机ASIDA-JK2400、线宽检测仪等仪器,就采用了X射线、γ射线的穿透力研发的检测仪器设备。
6.20世纪初,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各类电子仪器快速产生,如今后普及的电子计算机,便是从这一时代开始崛起的。同时,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行各业的电子仪器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如计量、分析、生物、天文、汽车、电力、石油、化工仪器等。
电子仪器的产生使仪器仪表从模拟式仪器过渡到数字式仪器。
发展趋势编辑
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自动控制理论的产生和自动控制技术的成熟,以A /D (数字/模拟转换)环节为基础的数字式仪器得到快速发展。
伴随着计算机、通讯、软件和新材料、新技术等的快速发展与成熟,人工智能、在线测控成为可能,使仪器走向智能化、虚拟化、网络化。
数字仪器、智能仪器、个人计算机仪器、虚拟仪器和网络仪器代表了20世纪现代科学仪器发展的主流与方向。
十二五”期间已把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摆到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位置,在相关资源中对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的研发及产业化予以支持。
数字化是智能仪器、个人仪器和虚拟仪器的基础,是计算机技术进入测量仪器的前提。广泛应用于电子数字计算机、数控技术、通讯设备、数字仪表等方面,诸如人类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爱思达金相显微镜,体视显微镜,X光检查机等。
智能仪器
智能仪器是把一个微型计算机系统嵌入到数字式电子测量仪器中而构成的独立式仪器。
嵌入的计算机系统可以是芯片级,如单片机、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等,模板级如PC - 4。也可以是系统级,如微型计算机系统,可编程单芯片系统( System on a Programm自动化技术被越来越多地用到生产和分配领域,显然,“自动化孤岛”需要集成化,于是便形成了“集成系统”的概念。在集成化系统中,整个系统的有机协作,使总体效益和生产的应变能力大大超过各部分独立效益的总和。集成化仓库技术作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中物资存储的中心受到人们的重视。 虽然人们在80年代已经注意到系统集成化,但至今在我国已建成的集成化仓储系统还不多。 在集成化系统里包括了人、设备和控制系统,前述三个阶段是基础。
第五阶段
是智能自动化仓储技术。
柔性制造编辑
技术
柔性制造技术是对各种不同形状加工对象实现程序化柔性制造加工的各种技术的总和。柔性制造技术是技术密集型的技术群,凡是侧重于柔性,适应于多品种、中小批量(包括单件产品)的加工技术都属于柔性制造技术。
柔性制造系统
柔性制造系统
柔性可以表述为两个方面。方面是系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可用系统满足新产品要求的程度来衡量;第二方面是系统适应内部变化的能力,可用在有干扰(如机器出现故障)情况下,这时系统的生产率与无干扰情况下的生产率期望值之比可以用来衡量柔性。“柔性”是相对于“刚性”而言的,传统的“刚性”自动化生产线主要实现单一品种的大批量生产。其优点是生产率很高,由于设备是固定的,所以设备利用率也很高,单件产品的成本低。但价格相当昂贵,且只能加工一个或几个相类似的零件。如果想要获得其他品种的产品,则必须对其结构进行大调整,重新配置系统内各要素,其工作量和经费投入与构造一个新的生产线往往不相上下。刚性的大批量制造自动化生产线只适合生产少数几个品种的产品,难以应付多品种中小批量的生产。
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更加需要具有特色、符合顾客个人要求样式和功能千差万别的产品。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方式发生改变,要求对传统的零部件生产工艺加以改进。传统的制造系统不能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的需求,这就使系统的柔性对系统的生存越来越重要。随着批量生产时代正逐渐被适应市场动态变化的生产所替换,一个制造自动化系统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能在很短的开发周期内,生产出较低成本、较高质量的不同品种产品的能力。柔性已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机器柔性 当要求生产一系列不同类型的产品时,机器随产品变化而加工不同零件的难易程度。
工艺柔性 一是工艺流程不变时自身适应产品或原材料变化的能力;二是制造系统内为适应产品或原材料变化而改变相应工艺的难易程度。
产品柔性 一是产品更新或*转向后,系统能够非常经济和迅速地生产出新产品的能力;二是产品更新后,对老产品有用特性的继承能力和兼容能力。
维护柔性 采用多种方式查询、处理故障,保障生产正常进行的能力。
生产能力柔性 当生产量改变、系统也能经济地运行的能力。对于根据订货而组织生产的制造系统,这一点尤为重要。
扩展柔性 当生产需要的时候,可以很容易地扩展系统结构,增加模块,构成一个更大系统的能力。
运行柔性 利用不同的机器、材料、工艺流程来生产一系列产品的能力和同样的产品,换用不同工序加工的能力。
柔性制造系统是有一个由计算机集成管理和控制的、用于高效率地制造中小批量多品种零部件的自动化制造系统。它具有:
多个标准的制造单元,具有自动上下料功能的数控机床;
一套物料存储运输系统,可以在机床的装夹工位之间运送工件和;
FMS是一套可编程的制造系统,含有自动物料输送设备,能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实现信息集成和物流集成,它
可同时加工具有相似形体特征和加工工艺的多种零件;
能自动更换和工件;
AB 线缆 1769-CP3
AB 盖板 1769-ECR
AB 模块 1769-IQ16
AB 模块 1769-OW16
AB 电源 1769-PA4
AB CPU 1769-L35E
AB 模块 1769-SDN
SIEMENS 模块 6DR2100-5
AB 电机 MPL-B230P-VJ44AA
Honeywell MC-TAMT04
Honeywell TC-FPDXX2
Fanuc A02B-0299-B802
APC UPS SU1400RM2U
Invensys 控制器 MZ2A-102-0-1-1
Invensys 控制器 MZ2A-106-0-1-1
Invensys 控制器 GCM-ETH-001
Invensys 控制器 GCM-86120
Invensys 控制器 LCM-84210
Invensys 控制器 LCMA-116
霍尼韦尔 模块 FC-SDI-1624
霍尼韦尔 底板 FC-TSDO-0824
霍尼韦尔 空盖板 FS-BLIND-IO
Kollmorgen 伺服驱动器 CB06561
Kollmorgen 伺服驱动器 CB06551
Kollmorgen 伺服驱动器 CB10551
PRO-FACE 显示屏 GP2500-TC41-24V
Lambda 电源 EWS1500-24
NI 数据采集卡 PCI-MIO-16E-1
Hilscher 接口卡 CIF30-DNM
RORZE 步进驱动器 RD-323MS
Baumer 传感器 CFAM 12N1600/S14
Yaskawa 电机 P09E-DN21
发那科 伺服放大器 A06B-6130-H002
OMRON 电源 C200HW-PA204S
parker 模块 OEM 750
SIEMENS 高压条 PS-M06D12S5-NJ1L(S)
GE 配件 IC693APU300
YASKAWA 电机 SGMAH-04A1A2B
SIEMENS 驱动 6SE7016 0TP50
SIEMENS 电源 6EP1437-2BA00
TDK 电源 HWS1500-24
欧姆龙 编码器 E6C2-CWZ3EH
AB 模块 1771-OMD
Sieger 卡件 05701-A-0361
发那科 操作面板薄膜健 A86L-0001-0298 A98L-0005-0252
Matrox 采集卡 979-0101
BANNER ENGINEERING 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