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ES7902-3AC00-0AA0
这一年,行业利润的普遍下滑正在成为不争的事实,企业经营“各显神通”,际遇却各不相同——有的逆势成长、有的业绩突逢“变脸”、有的突围成功,景气度向好、更有深陷发展谷底,难以自拔。
中能电气:“一体两翼”助力发展
福建中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能电气”)2011年的表现可圈可点。尽管因挪用募集资金购买商务车,财务及内控不合规等严重问题受到福建证监局调查,但公司业绩仍持续看好。
6月13~23日,福建省证监局对中能电气进行了现场检查,检查后发现公司在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甚至内部控制和信息披露方面都存在严重的问题,为此该公司迅速进行了整改。
但是由于此次调查针对中能电气2010年的业务,所以对今年业绩影响有限。事实上,受益于城市配网建设和升级改造,公司本部传统主营业务增长较快。根据此前该公司披露的三季度业绩显示,前三季度中能电气实现营收 2.31 亿元,同比增长 89.22%;实现净利润4000 万元,同比增长 55.92%。同时,销售领域进一步拓宽,促使营业收入及利润水平保持良好增长势头,拥有51%控股权的控股子公司武昌电控上半年来自于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业务发展和订单完成情况良好。
公司董事长陈添旭在内部会议上指出,中能电气仍将秉持 “一体两翼”的战略—— 一体即专注于中压配电电缆化设备和铁路电气化设备制造,抓住电网及轨道交通两个市场,精耕细作,提升核心竞争力,树立;两翼即提高产品电压等级和智能化水平。
近年来,在技术创新方面,中能电气致力于不断加强公司整体创新实力,推进公司产品向智能化、环保化、可靠性强、大容量、电压等级更高的方向发展,同时在经营模式、生产模式上创新,大力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逐步建立立足国内、面向*,布局合理,反应迅速,人员精干的营销网络体系,不断提高公司整体实力、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创新能力、企业活力和团队凝聚力。
陈添旭透露,未来中能电气还将以收购、兼并、投资以及合资、合作为手段,收购本地区及其他地区的具有并购价值的企业,将公司产品领域从一次设备制造商扩展到智能化二次设备领域。
三一电气:欲借海上风电突围
2011年,注定是中国风电具有转折性意义的年份——经历了高歌猛进的美好时光,一轮行业洗牌悄然来临。与许多风机制造商一样,三一电气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三一电气”)也在接受同样的市场考验。
意欲打破国内风电设备企业“轻资产”模式的三一电气似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不太容易的路。在2008年三一电气创建时,企业高管就坚决推崇“重资产模式”,力图打造完备风机全产业链,即除了主轴从瑞典SKF和德国FAG购买以外,齿轮箱、叶片、变流、变桨、控制系统、电机等关键部件都进行自主研发、实现规模制造。
在初凭借规模和速度制胜的国内风机制造市场,全产业链意味着巨大风险和庞大资金量。业界有传由于三一电气一直盈利乏乏,三一集团有意卖掉其部分股份,尽管此传言被三一电气高层极力否认,但“费时费事”的全产业链构建无疑使得三一电气错过了中国风电产业辉煌的日子。
中国风电市场正在这一轮整合中发生的改变,“眼下这个痛苦的过程是必须经历的,但我们应该就快有利润了。” 在陆上可供开发优质风电场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三一电气在2011年将重点转向海上风电场建设的施工安装设备制造。资料显示,三一电气现已完成了近海风电场施工装备的研究设计,该市场规模未来将有望超过100亿元。“倘若该项目若得以成功,三一电气将一举扭转此前投资过大、盈利太慢的不利局面,在海上风电施工安装市场取得先机。”其公司内部人士称。
今年3月份,三一集团与珠海市政府签署风电开发和风电设备制造项目协议,依托珠海丰富的海上风电自然资源,拟投资100亿元在珠海市范围内投资建设风电场和风电设备制造项目。随后在7月份,三一海洋重工研究院也在珠海成立。
有业内人士分析,借力三一集团的技术研发和资金实力,三一电气欲在海上风电还处于起步阶段、海上风电机组安装设备仍临短缺之际,在潮间带和近海安装设备上火速占得市场先机。
汇川技术:“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中国的‘汇川技术’它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长江证券分析人士刘元瑞在研报中丝毫不掩饰其对深圳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川技术”)的欣赏。自上市以来,汇川技术先后进行了5次业绩公布,其中,前4次业绩都超过有关分析人士预期,其市场潜力可见一斑。
2011年,汇川技术在研发和市场开拓方面始终保持“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态势,产品逐步从中低端向中迈进——低压变频器和一体化及专机支撑汇川稳步增长,低压变频器和一体化及专机应用领域广泛,特别是在国内电梯领域市场,*居国内厂商;伺服系统未来增长空间巨大,汇川技术后来者居上概率大;PLC、选配件继续平稳增长,战略上向新能源领域延伸。
与传统的模式相比,汇川技术的经营模式首先对市场进行了细分,并选择目标细分行业;其次,与目标细分行业的主流客户建立紧密的沟通渠道;再次,自主开发或与客户联合开发,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保证了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方向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
6ES7902-3AC00-0A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