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地震记录 有地震时记录地震数据
3 地震触发 判断地震发生 可联动触发
4 地震报警 地震发生后发出报警信息
5 故障检测 检测各部件故障并发出故障报警信息
6 参数设置 报警阈值、IP地址等参数设置
7 传感器标定 提供标定信号并自动判断标定结果
8 GPS对时 与GPS模块对时
9 反应谱分析 计算地震数据的反应谱
10 数据显示及打印 显示地震数据波形并打印


事件检测:至少内置阈值触发方法和STA/LTA比值触发方法, 触发参数可设置。
采用触发算法应对采集数据进行带通滤波,带通滤波器的低频截止频率
提供0.1、0.3、0.5、1Hz可选,高频截止频率在10Hz、20Hz可选。当带
通滤波器采用IIR型数字滤波器时,滤波器的带外倍频程衰减不小于12 dB;
当带通滤波器采用FIR型数字滤波器时,滤波器的阻带衰减不小于40 dB
事件结束判断依据应遵循:事件触发后,若在连续30 s的时间窗内不再满
足触发条件,或者自事件触发180 s后即认为事件结束。
波形数据存储:1.具有记录E-W、N-S、U-D三个分向事件波形数据的功能,自动产生事
件数据文件。
2. 事件数据文件应包括事件触发时刻前30 s至事件结束之间的波形数据,
以及观测点地理坐标、场地类型、安装方式、时间码、采样率等信息。
3. 事件数据文件的存储时间应不少于3个月
波形数据传输:1.具有连续数据传输模式功能,实时传输E-W、N-S、U-D三分向采集数据。
2.烈度计在事件触发模式下事件触发时,应能够向远程服务器传送包括
事件前30s数据在内的E-W、N-S、U-D三分向波形数据,直至事件结束。
3. 烈度计传输事件数据或连续数据时,输出数据的延时时间不超过1 s。
预警与烈度参数计算与传输:
1.事件触发后,计算U-D分向的初动震相到时;
2.事件触发后,每秒测算不同通道的PGA值、PGV、和PGD值,事件结束
时,测算该事件不同通道的最终PGA值、PGV值、PGD值,
3.符合中震测发〔2015〕18 号规定计算方法和流程的仪器地震烈度值计
算功能。
4.事件结束后计算不同通道的拟加速度和拟速度反应值PSA03、
PSA10、 PSA30、PSV03 、PSV10、 PSV30(自振周期分别为0.3秒、1秒、
3秒,阻尼比为5%)。
5.具有实时传输以上预警和烈度参数功能。
运行管理:
1.具有安装信息的本地和远程设置功能,以生成安装信息文件供远程下载
或查询。安装信息应包括:场地类型、地理坐标、安装方式、安装方位。
2.具有运行参数的远程设置与查询功能。运行参数应包括:采样率、事件
检测方法、事件检测通道、触发阈值、STA时间窗长度、LTA时间窗长度、
事件瞬时PGA和PGV测算时间间隔、网络接入参数、波形数据接收服务
器IP地址、事件触发信息及测算结果接收服务器IP地址、NTP授时服务
器IP地址等。
3.具有存储管理功能,可自动和人工干预删除过期的数据文件、日志文件
等内容。
4.具有在远程指令控制下记录时间段三分向采集数据的功能。
5.具有提供波形数据文件、日志文件、安装信息文件的远程下载服务功能。
运行日志记录:
具有日志记录功能,运行日志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启动运行时本地时钟计数值;
——次与UTC标准时间同步前后的本地时钟计数值;
——每天对钟情况及钟差;
——运行参数设置时间及发生变化的参数;
——执行自测试的标志与时间;
——事件触发时间与事件处理结果;
——数据传输情况,包括数据传输时间、数据类型、成功与否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