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式微型锥形双螺杆挤出机在高分子合成领域的应用具有显著优势,尤其在材料改性、反应挤出和实验室研究中表现突出。以下从功能特点、具体应用场景及技术优势三方面综合分析其应用:
一、功能特点与设计优势
高效混合与剪切能力
锥形双螺杆的设计通过逐渐缩小的螺杆间距,增强对物料的剪切力和压缩效果,尤其适合处理高粘度或热敏性材料(如PVC、交联聚乙烯等)。微型化设计结合垂直结构,可节省实验室空间,同时通过精确控制转速、温度和压力,实现高分子材料的均匀混合与塑化。反应挤出功能
双螺杆挤出机可在连续加工中引入化学反应,如机械化学合成(Mechanochemistry),通过剪切力和挤压力直接引发无溶剂反应,适用于药物共晶、金属有机骨架(MOFs)等精细化学品的合成。灵活性与可控性
微型设备支持模块化配置,可根据需求更换螺杆元件(如反螺纹、齿盘元件等),灵活调节混合强度与停留时间,满足高分子合成中不同配方的工艺要求。
二、具体应用场景
高分子共混与复合材料制备
在聚合物共混改性中,锥形双螺杆挤出机可均匀分散纳米填料(如碳纤维、玻璃纤维)或功能添加剂(阻燃剂、抗静电剂),提升材料的力学性能或功能性。例如,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生产即依赖双螺杆的高效分散能力。热敏性材料加工
适用于聚氯乙烯(PVC)、热熔胶等热敏材料的成型。垂直式设计减少物料滞留时间,结合精确温控系统,避免材料降解,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实验室研究与小批量生产
微型设备适用于高校和企业研发部门,如合成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生物基材料或微胶囊。其少量物料需求和高效节能特点,降低了研发成本。绿色化学与无溶剂合成
通过机械化学技术,实现无溶剂连续反应,减少废物排放。例如,深层共晶溶剂(DES)和药物共晶的合成已通过双螺杆挤出工艺实现规模化潜力。
优势(相较于卧式机):
n 加料更便捷
n 有效防止爬杆现象
n 物料分散性更好
n 可加液态溶剂
n 多种扩展模块,可挤片、注塑、拉膜、纺丝
产品特点:
微型化方案:设备尺寸为580*360*780mm,占地小,能在实验台和通风橱操作使用。使用5~15g原料即可开展共混实验,特别适合微量样品的加工实验。
专业化设计:螺杆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螺旋变距变径螺杆,有效防止高粘聚合物爬杆;料腔内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混内循环通道,可模拟聚合物在螺杆中停留时间。
功能化软件:配备自主设计的流变控制软件,可测量混合物的流变性能,具有轴向力测量,可实现单次循环共混、定时循环共混、连续加料共混、定速共混、定扭矩共混加工实验模式。
快速化实验:实验操作简捷高效,从熔融、聚合、挤出到注塑样条仅需十几分钟
简单化维护:料筒可180°平开,方便料腔和螺杆的清洗及保养;螺杆和料腔均采用进口模具钢,并进行抗磨损和耐化学处理。
扩展化接口:可配套微型注塑机使用,制作注塑样条。可配备拉膜和纺丝口模,开展模拟纺丝和流延膜加工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