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布求购 登录 注册
行业资讯行业财报市场标准研发新品会议盘点政策本站速递

环保型磷化铟量子点LED工作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研发快讯 2024年11月21日 18:30:01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3650
摘要研究表明,当前绿色磷化铟基量子点LED性能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电子注入不足和严重的电子泄漏。

  【仪表网 研发快讯】加快新兴显示照明LED如量子点LED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由于缺乏原位、直观的表征手段,新兴LED的内部运行机制理解尚不充分,限制了新兴LED的研发速度。202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樊逢佳团队研发出世界首台电激发瞬态吸收(EETA)光谱仪。这一技术可以给LED“拍片子”,全方位透视LED中的载流子和电场的时间分辨、空间分布等信息,为LED的机理研究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持,推动LED领域的科学探索和技术进步。
 
  近日,樊逢佳与河南大学教授申怀彬再次合作,利用EETA技术探讨了绿色磷化铟基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表明,当前绿色磷化铟基量子点LED性能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电子注入不足和严重的电子泄漏。为此,研究提出了采用“低、宽势垒”的设计方案。这一方案既提升了电子注入效率,又有效抑制了漏电现象。通过这一优化,研究实现了绿色磷化铟基量子点LED的峰值外量子效率达26.68%,亮度突破270,000cd/m2,并在初始亮度1,000cd/m2下T95(亮度衰减到起始值的95%)寿命达1,241小时,刷新了世界纪录。
 
  11月20日,相关研究成果以Efficient green InP-based QD-LED by controlling electron injection and leakage为题,发表在 《自然》(Nature)上。这一成果标志着无毒量子点LED技术的重要进展。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的支持。该研究由中国科大、北京交通大学、河南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完成。
 
电激发瞬态吸收原理及磷化铟基量子点LED的关键科学问题
 
绿色磷化铟基量子点LED改性策略及高性能器件表征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相关事宜,请联系本网。联系电话:0571-87759945,QQ:1103027433。
广告招商
今日换一换
新发产品更多+

客服热线:0571-87759942

采购热线:0571-87759942

媒体合作:0571-87759945

  • 仪表站APP
  • 微信公众号
  • 仪表网小程序
  • 仪表网抖音号
Copyright ybz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仪表网-仪器仪表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意见反馈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