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布求购 登录 注册
行业资讯行业财报市场标准研发新品会议盘点政策本站速递

抓住中国制造2025东风 江苏徐州迈进“智造强市”

仪表新概念 2016年07月07日 16:54:05来源:中国江苏网 13152
摘要四大板块是目标任务、发展重点、工作任务、保障措施,四个附件是主要目标体系、产业链条图谱、重点支撑项目、主要任务分工。

  【仪表网 仪表新概念】7月7日,江苏省徐州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点是加快产业发展、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把“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摆在更加突出紧要的位置。

 

日前,市委会研究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徐州行动纲要》。作为一座以制造业为产业支撑的老工业基地城市,“徐州行动纲要”有何特色亮点?对徐州发展将带来哪些影响?

全面落实

中央和省市文件精神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成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个十年的行动纲领。2015年6月,省委、省政府印发《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提出要经过十年努力,实现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新跨越。

“当前,我市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好决胜全面小康的苏北、打造“强富美高”新徐州,解决当前徐州工业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迫切需要一个“十三五”和未来十年工业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把、基地、增长点、爆发点在哪里加以固化,更好地指引方向、凝聚共识、形成合力、重点突破。

为了做好“徐州行动纲要”的编制工作,徐州专门制定下发有关全市工业产业发展的普查表,涉及全市10个县区、9个开发区、163个乡镇和办事处的万余家企业。同时,召开全市发改经信系统主任会议、百家重点企业座谈会,对徐州产业发展现状、、基地布局、产业链条、发展思路进行全面系统梳理研究。

从“制造大市”

迈向“智造强市”

  “徐州行动纲要”共包括四大板块四个附件。四大板块是目标任务、发展重点、工作任务、保障措施,四个附件是主要目标体系、产业链条图谱、重点支撑项目、主要任务分工。

“徐州行动纲要”围绕“将徐州打造成为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全面落实“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两大战略,努力构建以优势产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的“6 6”现代工业产业新体系,着力打造以产业为、国家和省级产业基地为两翼的“255”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 基地、平台 载体、增长点 爆发力、产品链 价值链”的“十二条”制造业产业链,实施“创新驱动、智慧融合、双向开放、绿色低碳、质量品牌、服务制造”六大工程,落实“组织领导、政策支持、人才建设、改革创新、督查考核”五项举措,实现制造大市向“智造强市”的新跨越。

“6 6”:即装备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煤电能源、煤盐化工、绿色冶金、建筑建材等六大优势产业,新能源、电子信息、新材料、新医药、装备、节能环保等六大战略新兴产业;“255”:即“以工程机械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中心和以太阳能光伏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中心”两大产业中心;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电子信息、装备、新材料、新医药五大产业基地;建筑建材、煤盐化工、绿色冶金、煤电能源、节能环保五大省级特色产业集聚区。

“徐州行动纲要”在发展重点方面具体阐述了“6 6”产业体系提出的12个重点产业发展方向,每个产业细化为目标任务、发展思路、产业链条、技术进步、区域分布、企业培育、项目支撑七个方面。在六大传统优势产业、六大战略新兴产业基本沿用原有的产业统计和划分,但是部门产业着眼于徐州未来发展作出了适当调整,如,为了做大做强食品产业,将烟草、家具、服装、皮革皮具纳入了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范围;为了推进建筑产业化,建材产业调整为建筑建材产业。

18个指标可感可知
  
“徐州行动纲要”围绕徐州近五年和十年发展目标,在充分吸纳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指标体系,共分为创新能力、质量效益、两化融合、结构优化、绿色发展等5大类18个指标。

据介绍,针对12条制造业产业链,徐州还专门编排了2016至2018年重点实施的亿元以上项目,总投资1850亿元。针对六大优势产业、六大战略新兴产业共12条制造业产业链,明确包挂领导、责任单位和属地政府,形成健全完善的责任分工体系。

(原标题:徐州通过《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 将向“智造强市”跨越)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相关事宜,请联系本网。联系电话:0571-87759945,QQ:1103027433。
广告招商
今日换一换
新发产品更多+

客服热线:0571-87759942

采购热线:0571-87759942

媒体合作:0571-87759945

  • 仪表站APP
  • 微信公众号
  • 仪表网小程序
  • 仪表网抖音号
Copyright ybz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仪表网-仪器仪表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意见反馈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