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科研进展#
科研工作通过探索新的科学问题、提出新的理论和方法,为学术领域做出贡献,推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该话题共有19篇相关内容
  • 【仪表网研发快讯】微小核糖核酸(miRNA)是一类短链非编码RNA,在基因调控中发挥一系列关键作用。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VictorAmbros和GaryRuvkun,以表彰他们发现了miRNA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研究表明,异常的miRNA表达往往是由多种癌症类型的基因畸变引起的,并通过靶基因表达的失调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因此,许多miRNA与肿瘤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包括细胞增殖、侵袭等。miRNA诊断模型的建立有助于早期检测多种高风险的癌前病变。近期

    资讯
    2024-10-15 11:58 11486
  • 【仪表网研发快讯】近日,北京理工大学霍毅欣教授课题组在1区TOP期刊《ACSSensors》(影响因子:8.1996)发表了题为“ApplicationEvaluationandPerformance-DirectedImprovementoftheNativeandEngineeredBiosensors”的综述。文章综述了转录因子生物传感器的机制和构建原则、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以及响应性能导向的改进策略。该工作以北京理工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硕士生李敏为第一作者,陈振娅研究员和霍毅欣教授为共

    资讯
    2024-10-15 10:46 18986
  • 【仪表网研发快讯】近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公示了2024年度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经评审,产生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产生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产生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4项,二等奖22项,总计48个项目获奖。

    资讯
    2024-10-14 13:43 14695
  • 【仪表网研发快讯】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阿秒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在阿秒高时空分辨成像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PhotonicsResearch(IF:7.254)。论文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特别研究助理李博洋,通信作者为王虎山副研究员和付玉喜研究员。阿秒光源具有超短脉冲宽度、短波长、高相干性、高精度同步控制等特点,在超快成像领域应用潜力极高。尤其是当阿秒光源达到“水窗”波段,在此波段内,氧、氢原子对该波段的X射线的吸收较弱,因此水对其相对透明,而碳、氮等组成

    资讯
    2024-10-14 13:24 21896
  • 【仪表网研发快讯】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电池具有开发面向效率大于30%光伏组件的潜力,是当前光伏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TOPCon)硅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极具竞争力的晶体硅电池技术,是当前产业的主流技术,兼具高效率、成本效益和大规模生产等优势。光伏产业十分关注如何开发基于TOPCon底电池的高效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技术。高质量的双面TOPCon底电池需要在n型TOPCon电子收集端和p型TOPCon空穴收集端同时实现良好的表面钝化。然而,在绒面上,基于掺硼多晶硅的钝化接触结构(p型

    资讯
    2024-10-12 16:03 20322
  • 【仪表网研发快讯】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在超高清显示器(UHD)和照明应用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已经在各个显示领域(如手机等)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发光分子的光物理性能方面,针对发光层薄膜性质及器件物理层面的探索相对匮乏,而有机薄膜的质量对有机半导体中的载流子动力学行为至关重要。在非/掺杂薄膜中,即使是微小的空隙也可以被水或氧分子渗透,形成水/氧诱导陷阱的电荷陷阱态,显著阻碍载流子迁移及复合。虽然非掺杂薄膜和晶态状态中的水/氧诱导陷阱已经得到了全面研究,但对于这些陷阱在掺杂状态下

    资讯
    2024-10-12 16:02 15758
  • 【仪表网研发快讯】聚合物电介质在电磁弹射系统的储能模块、新能源汽车和风/光发电设施的逆变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下,研究人员已经对其介电常数和击穿场强的提升进行了深入研究,以优化其在高温下的放电能量密度。小分子是一类前景广阔的填料,具有与聚合物相容性好、化学结构易于调整等优势,常用于提升聚合物电介质的储能性能,但过量的小分子掺杂会降低聚合物基体的结构热稳定性,这将其最佳掺杂量限制在~1wt%。近日,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沈洋教授课题组将两种带有不同官能团(环己烷和砜基)的小分子作为功能基元,合成了

    资讯
    2024-10-12 11:09 20729
  • 【仪表网研发快讯】近日,齐鲁工业大学海洋技术科学学部海洋常规水质要素在线监测团队研发的原位CO₂分析仪取得新进展。该分析仪实现了海气交互层及水下4000m以浅二氧化碳的原位快速监测,为研究构建海洋碳循环监测体系和开展“碳中和”中碳储备量评估提供国产自主的核心监测技术手段。该分析仪在实验室条件下与国外进口设备开展了水下比对测试。在相同实验室环境不同二氧化碳浓度条件下,与CONTROS公司的HydroCCO₂比对测量误差均在3%以内。7月初,研发团队前往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在标准计量法规和准则条件

    资讯
    2024-10-11 14:19 15749
123共3页19条记录

政策动向

更多

新品集萃

更多

精彩视频

更多

热搜话题

更多
意见反馈
我知道了

客服热线:0571-87759942

采购热线:0571-87759942

媒体合作:0571-87759945

  • 仪表站APP
  • 微信公众号
  • 仪表网小程序
  • 仪表网抖音号
Copyright 2025 ybz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仪表网-仪器仪表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