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特定的方法测定的不同粒径区间内的颗粒占总量的百分数称为粒度分布,也有用户将之称为粒径分布
用特定的方法测定的不同粒径区间内的颗粒占总量的百分数称为粒度分布,也有用户将之称为粒径分布。粒径分布有多种基准,如数量分布、长度分布、表面积分布、体积分布等等,计量单位不同,会造成粒径分布结果形式上的巨大变化。
粒径分布通常以粒度分布表格或/及粒度分布曲线的形式给出。(1)表格形式:在表格中将所有粒径区间及其所对应的含量百分数一一列出,有微分分布和累积分布两种形式。(2)曲线形式:粒度分布曲线是粒径分布的图像法表达。相较于粒度分布表格,曲线具有形象、直观、一目了然的优点。粒度分布曲线也分为微分分布曲线与累积分布曲线两种,其物理意义与粒度分布表相同。
测定步骤
1.接通粒度分析仪(以下简称仪器)电源,预热15min。
2.按照仪器使用程序,输入粉尘真密度、液面高度、测定温度下乙酸了酯的密度和粘度值。
3.仪器打印出输入的数值后,将乙酸丁酯倒入干净的仪器测量池中,倒入量约为液面高度的2/3。将装有乙酸丁酯的测量池放人仪器测定位置,调节调零旋钮,使仪器显示光密度值为0.0。
4.将含尘滤膜放人干净瓷坩埚或烧杯内,滴人5~10mL乙酸丁酯并用玻璃棒充分搅拌。搅拌时用吸移管将含尘液体滴入装有乙酸丁酯的测量池中,使液面高度达到输入液面高度刻度线。
5.对一般非采取在滤膜上的煤矿粉尘,用无水乙醇代替乙酸丁酯。方法是取3~5g粉尘在白纸上充分混合均匀,用牛角匙取约10mg粉尘放人干净坩埚或烧杯内,按照第4条所述方法进行操作。
6.盖上测量池盖,手持测量池用拇指按紧盖子充分摇晃,使测量池中粉尘均匀分散,同时用脱脂棉纱布擦干测量池表面液体。迅速将测量池放人仪器测定位置,使仪器显示的光密度值在90~100范围内,迅速按测量键开始测定粉尘粉度分布。若仪器最初显示的光密度值不在90~100范围之间,则表示悬浮液浓度太高或太低,需要重新调节液体中粉尘浓度。
7.按测量键后,仪器开始以0.5s时间间隔显示测量时间及对应时间的光密度值。按下式计算要测定的粉尘颗粒粒径所需时间t。当仪器显示的时间大于t后,按中途停止键,仪器便自动打印所需的粉尘颗粒粒径不小于粉尘颗粒粒径的各级粒径的粉尘粒度分布。
项目 | | 指标 |
| | |
测量原理 | | 激光衍射 |
光学模型 | | 全量程米氏理论及夫朗霍夫理论可选 |
粒径范围 | | 0.1μm-1200μm,无需更换透镜,不依赖标样校准 |
检测系统 | | 包含格栅式超大角度,非均匀交叉面积补偿检测器阵列 |
测量池 光源 | | 平行斜置 集成恒温系统的638nm,20mW固体激光器 |
空间滤波方式 | | 非针孔式偏振滤波技术 |
光学对中系统 | | 智能全自动 |
测量时间 | | 典型值小于10秒 |
测量速度 | | 可达20000次/秒 |
准确度 | | Dv50优于±0.6% (NIST可溯源乳胶标样) |
重复性 | | Dv50优于±0.5% (NIST可溯源乳胶标样) |
激光安全 | | 1类激光产品 |
| | |
计算机配置 | | Intel i5处理器,4GB内存,250GB硬盘,鼠标,键盘和宽屏显示器 |
计算机接口 | | USB2.0或以上 |
软件运行平台 | | Windows7或以上专业版 |
操作环境温度 | | 5℃-40℃ |
操作环境湿度 | | 10%-85%相对湿度(无结凝) |
电源要求 | | 交流220V,50Hz-60Hz,标准接地 |
| | |
光学系统重量 | | 30kg |
光学系统尺寸 | | 670mm x 275mm x 320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