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海百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动态>>新加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首先,新加坡政府将生物产业作为未来的*支柱产业,政府的政策导向非常明确。新加坡的大型以上企业基本是国家控制的,新加坡政府通过国家控股的淡马锡控股投资集团(Temasak Holdings)来掌控大型企业,也通过淡马锡控股来进行标志性的投资,从而掌控新加坡的产业发展方向。新加坡政府在预测世界经济发展方向上有着惊人的准确性,在为朝阳产业在新加坡的发展作准备方面有着惊人的率。回顾过去50年,新加坡政府先后集中国力发展石油化工、电子芯片产业,并一直执着似地发展交通运输业、金融业、现代物流业,配合新加坡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新加坡先后在石油化工、电子产业、材料产业等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功。新加坡政府锁定生物产业作为下一个经济奇迹的发生点,并大规模投资生物产业。淡马锡控股和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投资部门(新加坡政府的另一个投资机构)一方面给海外的生物公司提供资金吸引他们到新加坡办厂,另外一方面投资设立新加坡的生物科技公司。单单新加坡政府控制的生物风险投资就至少有12亿新币之多(约相当于60亿人民币)。考虑到新加坡人口只有三百万,可见政府对生物科技扶持的力度。政府的资金和政策的扶持拉动了海外生物*的投资,诸如诺华(Novatis)、Lonza之类的公司都已在新加坡建立战略性基地。一个重要的现象是,很多跨国公司在新加坡设立机构的长远目标是服务于大中华市场。因此,中国的中小生物公司可以就近在新加坡寻找合作伙伴。
其次,新加坡的生物医药产业保持了极为惊人的增长速度。在2000年生物产业的产值是6.3亿新币。新加坡政府在2004年发表的生物业产值预测里谈到争取到2010年生物产业产值为20亿新币。事实上,2007年新加坡生物业的产值就达到24亿新币。也就是说,从2000年到2007年的平均年增长(CAGR)达到了惊人的20%。从生物产业企业数量来讲,从开始的1000家发展到了如今的超过2000家。生物公司的每年用于运营的支出超过2.5亿新币,如果加上新加坡超过800个政府资助的科研实验室,总的生物科技相关的支出实在不是小数目。
再次,新加坡的生物产品市场还不成熟。尽管新加坡的生物产业在近几年取得了高速发展,但是生物技术的工具产品(例如抗体)市场还没有形成很稳定的局面。虽然如Invitrogen、Sigma-Aldrich、Qiagen等*在新加坡的*很大,但是新的品牌在不断进入。特别是来自如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zui近几年在新加坡进展很可观。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开始询求和新加坡本地代理商的合作,笔者就曾经参与过几个中国公司在新加坡的"登陆"工作。
总的看,跨国公司由于战线过长,在新加坡投入的精力相对有限。笔者观察过几个*在新加坡的运作,认为运作的水平比较低。如果中国的中小生物企业能够集中力量科学地分析新加坡生物产业市场,在目标市场选择,市场竞争策略等方面进行真真正正的科学分析,应该说中国的中小生物企业在新加坡的市场机会相对于其他生物产业快速发展的地区大了很多。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仪表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